成都高新新闻:观察 | 抗战作品须对历史对未来负责(3)

发布时间:2020-11-24 13:50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观察 | 抗战作品须对历史对未来负责(3)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关于抗战题材创作,我个人体会是:无论什么故事、什么情节、什么人物,都不能丢掉三个要素:自强不息的国家精神,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不屈不挠的...

“关于抗战题材创作,我个人体会是:无论什么故事、什么情节、什么人物,都不能丢掉三个要素:自强不息的国家精神,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不屈不挠的人民意志。如果这三个要素不存在,称不上是抗战剧。”阎建钢说。

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战争,要秉持正确的历史观战争观进行创作

一部抗战题材的作品要有生命力,关键要秉持正确客观的历史观和战争观。

刘和平分析,中国的抗战跟一些别国的战争不同,中国从来没有去侵略别国,从来没有去掠夺别国的资源和财富。这是一场抵御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华民族奋起抗战,绝对是正义的;法西斯主义、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绝对是非正义的。

“这是一场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战争,对于这一点我们在创作抗战题材作品时一定要特别理直气壮。”刘和平认为,如果脱离了这种基本的历史观和战争观去写抗战,可能就会出问题。

刘和平说,在创作抗战题材作品时,一定要避免把战争拍成士兵与士兵之间的“江湖决斗”,抑或是军事集团之间的角逐较量,这一点要表现在每一个人身上。

“我们是正义的一方、胜利的一方,胜利者有胜利者的姿态。”汪海林说。

在抗战剧《爱国者》中,汪海林创作过这样一幕:东北抗联的将领把被俘的日军带到他们之前屠杀平民的现场,他们都以为自己要被迫殉葬。这个时候抗联的将领说:“我们不像你们这样干,我们不杀俘虏,因为我们是人,但是我要让你们看到你们的所作所为,而且我要告诉你们我们必将获得胜利,这场战争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我们的创作传递了一种更强大的思想和胜利者身上所蕴含的力量,而且要特别自信地去表现:我们的胜利是文明战胜了野蛮。一定要强化这种文明的概念。”汪海林说。

抗战题材展现的是一段民族危亡的历史,比别的题材更需要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这类题材更适合以正剧去表现,不适宜戏说。哪怕是有意夸大我方力量,一旦戏说,很可能就会沦为荒诞。”刘和平说。

如何让关于战争的严肃思考触动更多年轻观众,这向今天的创作者们提出了挑战。“你要争取去击中他们内心,把你对历史、对现实、对民族精神和战争性质的理解如实地呈现出来,激发他们的共鸣。这就是我们要努力去做的。”赵冬苓说。

观察 | 抗战作品须对历史对未来负责(3)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