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石室小学,有这样一位家长,她从女儿2012年入学开始,就每周五到班里讲故事。女儿转眼明年就将毕业,她的故事也从2018级2班讲到了学校,由此掀起了整个学校的阅读热潮。如今,“崔阿姨讲故事”已成为石室小学的响亮品牌。
家长助教,建立家校协同治理体系,一个立体式德育网络正在成华区搭建。今年1月,成华区发布《成华区中小学德育工作二十条》(以下简称《二十条》),围绕该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有关德育的热词如班主任成长、德育课程、社团活动、家校共建等频繁出现,确立了德育工作的路线图、施工图、行动图,确保德育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在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使命的道路上,成华区做了哪些探索?9月7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成华区,破解该区德育改革中的“三盘棋”。
下好教育“时空棋”
打造立体式德育网络
2017年3月,石室小学第二届校级家长助教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为更好地推进家校共育,学校特邀来自成都名校的德育主任及优秀老师,在会上做题为“联动共育”的专家讲座。校长曾蓉详细介绍学校2017年的发展方向、工作安排、重要活动,同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学业增值性评价、课程建设、体质健康的有关情况,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方向。
建立家校沟通透明渠道,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曾蓉说,“家长助教委员会”是学校开展家校合作的创新抓手。“明确让家长‘助教’,并开设父母课堂、家长助教培训师、家长助教辅导员等服务课堂,提升家长的‘助教’能力。”
“崔阿姨讲故事”就是石室小学“家长助教”的品牌之一。除此之外,石室小学还有许多活跃在班级、年级、学校的家长助教。他们不仅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而且还走进课堂,参与班级活动,担负起教育者的职责。
如何让自尊心强但不愿主动申请资助的贫困学生也受到社会关爱?怎样确保资助资金落到实处?小锦从成华区获悉,在成都市教育资助工作现场会上,成华区的“精准资助”模式获肯定被全市...
她是高中语文老师,管理学生有自己的一套“兵法”:对违反规定或不思进取的“刺儿头”,“冷面无情”的她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