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身轻心的抚养者——家长”转变为“关注全面发展的第一教师——家长助教”;从“学校主导、支配下的家校分工合作”关系转变为“家校平等、互助的家校互助合作”关系,石室小学通过建立家长助教的工作机制,使越来越多的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第一教师”的角色中来。
建立“区—校—级—班”四级家委会民主参与、协同治理体系,在成华区中小学(幼儿园)已实现家长学校满覆盖。不仅层级之间环环相扣,以德育人在时间上也无缝衔接,一个“全时育人”的立体式德育网络逐步在成华区完善。
9月7日下午4:30,成都市培华小学的娃娃们到了放学时间,一部分孩子却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去参加学校免费组织的“学生430素质营”。成华区教育局负责人介绍,为解决下午4:30放学后、家长下班前学生“失管失教”难题,成华区率先在全市实施“学生430项目”,由街道社区和学校联建35个覆盖全区小学生“托管托教”的“学生430素质营”,在放学后通过“学校教育、学校教师、学校课堂、学校校长退场,社区教育、社区志工、素质拓展、素质营长进场”的“四退四进”模式,有效弥补公共教育缺位,受到社会和国家教育部好评,现已全面推广。
下好制度“创新棋”
提升教育人专业化水平
在《二十条》中,“班主任成长”被列为成华区德育工作的重点。
2017年教师节,成都市双林小学校长助理兼课程研发中心主任王维令,被评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四年前,他还是一名刚从达州公招来的语文老师。而在班主任准入制的引领下,从“入格”到“入色”,王维令打造“诗意班级”,鼓励学生写诗、写小说,从而形成一股创作风暴,在班级建设上走出了特色的一步。
如何让自尊心强但不愿主动申请资助的贫困学生也受到社会关爱?怎样确保资助资金落到实处?小锦从成华区获悉,在成都市教育资助工作现场会上,成华区的“精准资助”模式获肯定被全市...
她是高中语文老师,管理学生有自己的一套“兵法”:对违反规定或不思进取的“刺儿头”,“冷面无情”的她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