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政治思想,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治理主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依法治国,人民是国家治理的主人,在依法治国中处于主体地位,起着主体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法治的方式治理国家。必须保证在党的领导下,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的动力在于改革,没有改革,就没有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续改革的基础上,果断地发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号令,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诸多强力举措,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四年多来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集中于:一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政之道,首推用人,要行之有效地选拔、培养和使用公务人员,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要坚决纠正唯票、唯分、唯生产总值、唯年龄等取人偏向,坚决克服由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倾向。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党的干部政策,不准任人唯亲、搞亲亲疏疏,不准封官许愿、跑风漏气、收买人心,不准个人为干部提拔任用打招呼、递条子。杜绝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的恶劣现象,建设一支清正廉洁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二是进行决策体制改革。在现实政治生活实践中,一些一把手及领导者拍板定案,几乎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决策模式。有的地方决策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着唯上论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围绕上级领导批示开展决策。现在必须深化改革,建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体制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规定了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包括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还要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的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