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深度发掘天府文化丰厚底蕴,我市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编制了《成都片区大遗址总体保护规划》,有序推进东华门遗址区域、成都体育中心考古遗址、蒲江飞虎村船棺墓地等一批重要考古成果和学术成果。
市民在国际非遗博览园分享这次文化盛宴
【典型点位】
“点菜”服务 精准惠民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我市全面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市民从细致入微的公共文化服务中,感受到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创新创造、勇于探索,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城乡基层文化阵地功能作用,保障人民群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单”,建立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反馈机制和针对性供给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按需定供公共文化服务,服务效能极大提升,成效显著。
转变服务理念 建立按需定供配送服务机制
为切实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我市以人性尺度为理念,把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作为标尺,建立“百姓点菜、按需定供”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通过“自下而上、以需定供”,极大地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如全市开展的“文化三单”工作法(群众文化需求清单、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菜单、满意度测评成绩单),上年底就次年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方式,面向群众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为次年开展的文化服务收集订单和配备“菜单”,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整体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让公共文化服务接地气、有人气。
开办“公共文化服务超市” 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