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早期,四川军阀混战,地方经济很难支持公共图书馆营运和服务。民国十六年(1927年)省图书馆终因“省款支绌”,而移交成都代管,次年随成都市政公所改组市政府,更名成都市立图书馆,则实为今日成都图书馆之前身。上世纪30年代后期,省图书馆又重建,因抗战爆发,国内知名学者云集川内,蒋复聪、沈祖荣、刘国钧等大家参与其事,促成省图书馆于民国廿九年(1940年)在前清城守衙门重建开馆,历史学家蒙文通出任馆长。
石柱县图书馆是四川第一所县级公共图书馆,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与省图书馆同年;其次是白马寺图书馆,即今泸县图书馆,成立于民国十年(1921年);而后,各县图书馆陆续设立,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达到建馆的高峰,全省有县图书馆74所。县图书馆一般设在县城关镇,由祠堂、旧庙、学校或老宅屋改作馆舍。此外,成渝两地还有市立图书馆、通俗教育馆图书馆,分分合合,时办时辍,刘文辉主政西康时,也有三所图书馆分置雅安、康定和西昌,分别为今雅安市图书馆、甘孜州图书馆和西昌市图书馆的前身。
四川早期的公共图书馆,多由名流学者出任馆长,前述省图书馆馆长林思进、蒙文通,皆为名重一时的大家。林思进与当时的赵熙等齐名,著作有《清寂堂诗集》《清寂堂文录》《吴游录》《华阳县志》和一些文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