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正宗郫县豆瓣酱的辣是柔和的。“制作所用的辣椒是牧马山种的二荆条,其辣度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范围,所含辣红素又能让豆瓣酱的颜色诱人。”川菜博物馆体验师李佳纹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二荆条取蒂清理后,要混合自贡井盐在三伏天暴晒三个月,再搭配发酵好的“二流板”青皮干大白胡豆,经过一年的翻、晒、露酿制方“修成正果”。
郫县豆瓣酱也是不可复制的。李佳纹介绍,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豆瓣酱的独特性。因为郫都区西边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赵公山,高山温度低、空气湿度大,而郫都区处于的平原地区正好相反。“温湿度的差异在郫县刚好形成了一个流动循环,较大的空气湿度为豆瓣呈香微生物菌群的生存提供了最佳环境。极佳水质的空气会凝结成为很多露水,滋润一缸缸晾晒的豆瓣酱。”
就是“酱”
川味辣酱是“始祖”
于川菜而言,川味豆瓣酱是独特的“灵魂所在”,只需一勺便可烹调出地道的四川菜;于美食圈诸多后起之秀的辣酱而言,川味豆瓣酱又是其“开山鼻祖”。
“其实你在市面上看到的各种风味的辣酱,大部分都有郫县豆瓣酱的配料。”张辉强表示,因为川味辣酱包容和百搭的特性,能够很好与各地风味融合。
在川菜走出蜀地的过程中,在国内各大菜系越发紧密的“交流”中,辣酱也随着顾客群体或口味的不同多变,而进行升级改良。“比如沿海的人烹饪海鲜,一般不放辣喜好加蒜蓉。可能四川人就不太能接受,那就加自己的辣酱试试,进而又助推出满足多方口味的蒜蓉辣酱。”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