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低空领域的逐步开放,通航发展‘坚冰’已经打破。”“未来10年,我国通航市场将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预计可带动超万亿元的市场规模。”面对通航产业诱人的“大蛋糕”,如何抢滩通航市场?时值2017四川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召开之际,9月28日,第四届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发展高峰论坛在广汉举行,与会嘉宾为四川通航产业发展端上一盘“大餐”。
“四川在通航产业上不仅有技术基础和工业基础,更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四川航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斌直接拿出“硬货”——年底前正式成立四川通用航空投资管理公司。□本报记者吴晓彤雷倢
通航市场遇尴尬 飞机﹃飞不出去,落不下来﹄
通航的春天已来了——这是当天与会各方的共识。去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通用航空器达到5000架以上,年飞行量200万小时以上,通用航空业经济规模超过1万亿元。
“就人口而言,捷克只有中国的1/130,国土面积和重庆市差不多。但通航飞机的数量却是中国的两倍。”捷克共和国轻型飞机协会副会长Jan Fridrich认为,差距意味着空间。“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中国通航产业,未来的发展速度将比捷克过去25年还要快。”
“大势向好”下的通用航空却是“道路曲折”。“制约通航发展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未得到解决,通航产业走到了一个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高远洋坦言,通航要想成为国家新经济一部分,还需要“迈坎破题”。
“中国的现状与捷克上世纪80年代末很像,低空空域管理相对严格,我们花了25年的时间才完成了整个民用航空空域的融合,做到了不需要获得任何审批和批准,直接上飞机就能飞行。”Jan Fridrich表示,当捷克开放了空域,并且有了合适的机场网络,通航产业在过去的25年一直保持增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