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新闻:抗战故事:投笔从戎 四川大学生远征抗战(2)

发布时间:2019-01-28 15:38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抗战故事:投笔从戎 四川大学生远征抗战(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大学生发挥作用的时候到了!”王蜀龙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1943年秋,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在一次讲话中鼓励大学生们志愿报名服务。一时间,响应...

  “大学生发挥作用的时候到了!”王蜀龙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1943年秋,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在一次讲话中鼓励大学生们志愿报名服务。一时间,响应者众。云南省档案馆“西南联大档案”保存有一份参加译训班第一至九期的同学名单,总人数达482名之多。

  王蜀龙也报了名:“我们能亲身参加战斗,打翻身仗、反攻日寇,可不是好机会吗!别错过了!”

  在培训班里,这批大学生学员接受了6个星期的培训。

  在6个星期里,他们都学了些什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左华曾在《抗日时期盟军中的中国译员》这篇研究文章中描述了译训班的日常:“西南联大一些教授受邀出任教员……也有美军军官来上课……军事知识约占35%,讲各种步兵兵器的结构和功能,由已任职的译员做教学示范,并去步校和炮校观摩教学过程……经过短期突击,能掌握一般日常英语……其中有军事礼节、纪律、军衔、步兵武器、迫击炮、榴弹炮、侦察……”

  培训结束后,王蜀龙随着抗日远征军前往云南。在战场上,大学生译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后方,王蜀龙协助过美国军官培训中国陆军,翻译讲解美国新式武器的使用方式;在前线,他是中美战术智囊团的沟通桥梁;在松山战役中,美军指定了一位少校每天报告当天战情,他还需要协助少校从中方处了解最新情况。

  44年后

  他获得了迟到的荣誉

  蜀光中学校友会副秘书长王举孙,和王蜀龙一直保持着邮件往来。在王举孙看来,松山战役的胜利,译员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他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松山战役中,正是因为使用了一种“凝固汽油”的小型喷火器,最后才能将日军几近全歼。这一武器是1942年哈佛大学为美军研制的新式装备,有了译员从中翻译讲解,才能为中国军人使用。

  “得靠工兵背在肩上的小型喷火器去攻坚!要尽可能地爬到堡垒洞口,够近了,才能往里喷火,把日兵一个一个地烧死或赶出来。”

抗战故事:投笔从戎 四川大学生远征抗战(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