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新闻:抗战故事:投笔从戎 四川大学生远征抗战(5)

发布时间:2019-01-28 15:38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抗战故事:投笔从戎 四川大学生远征抗战(5)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回到昆明,从军学生受到热烈欢迎。1945年7月19日的《云南日报》发表专文称赞学生兵,还引用了美军中校盛赞学生兵的话:“彼等为前所未见优良驾驶员...

  回到昆明,从军学生受到热烈欢迎。1945年7月19日的《云南日报》发表专文称赞学生兵,还引用了美军中校盛赞学生兵的话:“彼等为前所未见优良驾驶员,暨彼等有佳之守法精神、合作精神。”

  部队驻扎在昆明西郊等候分配任务。当时,日本战败已成定局,黄枬森和绝大多数投军的联大同学又回到了校园,继续各自的学业。

  学生兵的从军宣言:

  命丧何畏 视死如归

  在蜀光中学,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这样一段往事:1943年,数学教师高峻乾在毕业生欧阳渊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下了这样的寄语:“建国之责,舍我其谁?”。同年底,考入西南联大的欧阳渊走上了抗日战场,在腾冲大血战的战场上和日军刀剑相向。临走前,他给母校发回一篇《从军宣言》:“命丧何畏,视死如归!”

  欧阳渊后来成为了中国开展煤炭直接液化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当年,在滇缅战场忙乱的行军和惨烈的战斗中,他丢失了那本随身携带的《毕业纪念册》。正当他为此痛心之时,不想友军在清理战场时发现了这本纪念册,最终交还给了他。从此,这本在滇缅战场失而复得的《毕业纪念册》就伴随着他度过一生。

  在美国的王蜀龙则成为了一名计算机应用和人工智能专家。今年90岁生日那天,他在家中穿上了那身珍藏了72年的军装,军装依旧挺拔如新。

  而在黄枬森的个人简历中,记者没有看到他对那段从军历史的记述,只记载着1943年转入西南联大哲学系,然后在1948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中间则是空白。

抗战故事:投笔从戎 四川大学生远征抗战(5)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