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新闻:首条国产磁悬浮线即将开跑 关键技术来自西南交大

发布时间:2019-04-25 15:34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首条国产磁悬浮线即将开跑 关键技术来自西南交大由成都新闻网采编:从1986年的西南交大的一个磁浮技术列车研讨会开始, 到2006年青城山中实现中低速磁浮车工程试验线联调,再到如今的即将开跑。 中国磁浮列车一路走来,可说是在成都度过了自己的整个少年时代…...

从1986年的西南交大的一个磁浮技术列车研讨会开始,

到2006年青城山中实现中低速磁浮车工程试验线联调,再到如今的即将开跑。

中国磁浮列车一路走来,可说是在成都度过了自己的整个少年时代……

而这段历程,已经过了近30年,这些年通过连续攻关让长沙磁浮快线跑起来的关键技术,正是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研究团队。

线路 比日本同类线路长一倍多

张昆仑,西南交通大学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中低速磁浮列车试验团队负责人。他介绍说,和日本的8.9千米、韩国的6.1千米线路相比,长沙磁浮快线长达18.5千米,目前是全世界最长的。

他表示,株洲试验线的列车和长沙马上要试运行的列车几乎是一样的,“长沙磁浮快线上的列车有三节编组,每节有20个控制点,每个控制点上就有一个控制机箱,这就是悬浮控制器。整个列车能否平稳浮起来运行,靠的就是悬浮控制器。”

“长沙磁浮快线列车悬浮系统核心由西南交大提供,交大负责悬浮控制系统技术设计和软件编写与调试。”张昆仑教授告诉成都商报记者,“长沙磁浮快线的运行意味着西南交通大学磁浮技术已经成熟,并已率先走向工程化。”

研发 起源于29年前的研讨会

早在1986年,西南交通大学就开了一个磁浮技术列车研讨会,这个会也成了交大磁浮研究发展的开端。西南交通大学教授连级三就是最早开始研究磁浮技术的重要一员,回想起当年的研究起步,他感慨说,“最开始我们是靠电磁控制系统让一个小球浮在空中8至10毫米。”

1988年,他们完成了悬浮原理的试验研究。“但到了模型车试验时,就不是单个磁铁实现的浮动,车上几十个电磁铁控制点密集,不确定因素很多,控不好就要震动,实现平稳驱动难度很大。”连级三教授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到了1990年,完成了悬浮模型车的试验研究,实现了磁浮模型车的稳定悬浮与驱动。

首条国产磁悬浮线即将开跑 关键技术来自西南交大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