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隔离病区,摘下口罩,脸上满是勒痕,乌青的眼圈藏不住坚毅的眼神……疫情期间,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记者李舸,带领60多名摄影师,多次进入重症病区,为4.2万余名援鄂医护人员一一拍摄了肖像。这个浩大的工程,被外界称作“为天使造像”,也让他们收获了4.2万多次的感动。
当被问起“谁是最牵挂的人”,令拍摄者们颇为意外的是,很多医务人员点开手机照片表示,是那些正在住院治疗的患者。这才有了“最牵挂的人”系列作品中,医务人员在镜头前展示手机里的病患照片,勾勒出“当下最理想医患关系”的模样。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疫情是一场考验,在这场不容有失的战斗里,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正在迅速成长为中流砥柱。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医生张占国,早在抗疫初期,就主动报名要求上一线。他提出了三条理由:一是作为主治医生,他经验丰富;二是他还没有子女,可以全身心投入抗疫;三是父母身体都健康,还有一个哥哥,即使自己出问题还有兄长给父母尽孝。这份视死如归,正是一名年轻医生的勇毅担当。
健康中国 医卫护佑
从一名普通的肾病医生成长为国内知名专家,对陕西省中医医院副院长、肾病中心主任程小红来说,“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的经历让他受益终身。工作后他意识到,西北地区的肾脏病学科水平相对落后,制约瓶颈是肾脏病理诊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