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新闻:压实政治责任 保障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以案促改工作启示(3)

发布时间:2021-03-04 01:18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压实政治责任 保障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以案促改工作启示(3)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推进监督全覆盖。陕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对本级直查案件为零的县(区)纪委书记进行约谈,全面消除本级零办案。河南按照查实...

——创新监督方式方法,推进监督全覆盖。陕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对本级直查案件为零的县(区)纪委书记进行约谈,全面消除本级“零办案”。河南按照查实类抽查5%、查否类抽查15%的比例开展扶贫领域案件抽查复核工作,安徽对扶贫领域问责案件进行县际交叉互查复核,河北督促市级纪委监委加强对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提级审理力度,有效解决基层纪委不愿查、不敢查、不会查问题。甘肃通过扶贫(民生)领域监督信息系统,实现扶贫领域全程动态监管,福建建设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扶贫资金在线监管系统,天津筑牢数据“铁笼”,纪委监委与职能部门进行数据端口对接,数据共享共用、信息自动筛查,为扶贫领域监督治理插上科技翅膀。

——做实警示教育,深化标本兼治。陕西以冯新柱案为鲜活教材,在全省开展“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安徽部署推进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三以案”警示教育,推动“四对照、四检视、四整治”。宁夏实行“同类通报”和“同级通报”,让“该吃药的人吃药”,让“该受教育的人受教育”。山西、新疆等地纪委监委向省级扶贫办、住建厅、民政厅等单位党组发出纪检监察建议函,要求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根源,采取有效措施健全制度、堵塞漏洞。河南开设“扶贫领域以案促改工作纪委书记谈”系列栏目,推广交流“促”的做法、“改”的措施。

3 以“清风正气”确保脱贫攻坚“成色十足”

专项治理开展以来,统筹贯通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监管责任、监督责任,一体推动突出问题整改、政策措施落地、纪律作风改进,实现了干部精气神、群众满意度的同步提升,为护航决战决胜提供了重要支撑。

——推动了党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陕西着眼提高党员干部对脱贫攻坚政治任务的理解把握,加强警示教育,分级分类做好政策、能力、作风精准培训,强化知责守责负责尽责意识;安徽紧盯“关键少数”,压紧压实“五级书记抓脱贫”主体责任,督促党政一把手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完成脱贫攻坚年度任务;广西创新开展“抓系统、系统抓”,以强监督促强监管,构建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目前,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蔓延趋势得到遏制。陕西加大发现查处力度,遏增量、减存量,2018年以来查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8140件,处理11464人。安徽组织开展扶贫领域信访件“清零、清淤、清仓”和“提升进度、精准度、满意度”的“三清三度”专项行动,扶贫领域群众信访量和查处量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全国扶贫领域问题查处数在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查处总数中的占比,由2018年的55.8%下降至2019年的45%。

——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安徽开展“两项目两资金”专项整治,全省追缴收回资金1288万余元;四川在“一卡通”专项治理中追缴退赔8098万余元,清退返还群众2359万余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以案促改与整治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相结合,推动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就医难、基本住房和饮水不安全、农村低保“脱保”“漏保”、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辍学等痛点难点问题,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满意度逐渐稳步提升,2019年为93.2%,比2012年提高21.2个百分点。

——提振了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精气神。安徽对扶贫领域运用“第一种形态”为零的县纪委书记进行约谈提醒,督促省委组织部、扶贫办等9部门制定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励关怀办法;河北印发《关于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中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明确区分是为公还是谋私、是对扶贫政策理解偏差还是主观故意、是工作失误还是失职渎职等特别注意事项。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党员干部投身扶贫事业的干劲更大,带领依靠贫困群众战贫的信心更足。

4 工作启示

压实政治责任 保障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以案促改工作启示(3)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