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几乎遮住了王保中的视线,他身体弯成了弓,吃力地向前攀爬。山坡太陡了,突然脚下一滑,他栽了下去……尽管抓住了一块裸露的基岩,最终他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摆脱了危险。当他采集完样品返回时,浑身上下都是伤,脸上还流着血。
“如果说地质数据是用地质兵生命换来的,一点也不为过。”驾驶员杨卫清向记者讲述了一件6名战士差点丢了性命的事。那天,他到野外指定地点接采集样品的战友,看见远处半山坡的作业区电闪雷鸣,却没有一个人影,刺眼的雷电一个接一个。他仔细一看,6名战士分散趴在半山腰,一道道雷电就从身边不断劈落,6名战士一动不动。当时杨卫清绝望了,以为一个也回不来了。当雷声消失,6名脸、肘、身、手流着血的战友,出现在他眼前时,大伙抱头痛哭。时至如今,大伙还感慨,那天真是捡了6条命啊。
“天上无飞鸟,风吹石头跑;地上无青草,氧气吃不饱。”高级工程师葛良胜告诉记者,他们执行军事地质任务,多位于雪域高原、戈壁荒漠、深山密林、沿边沿海等自然环境恶劣的艰苦边远地区,长期无水无电无信号,有的地方甚至是从没有人类涉足过的“生命禁区”。为了采集到准确的地质数据,不少地质兵都是冒着生命危险遇难不退、遇险不惧、遇苦不怕。
凭着这种丢掉性命也要采集回样品的精神,仅去年以来,他们在9800多平方公里测区里,万余个采集点上执行任务,其中10人次遭遇雷电、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不但没发生一起重大事故,也没人留下一处死角一个空白点。
标绘全军和军兵种作战用图
“唯恐出现一丝一毫的不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