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美立谈到自己的经历说,做诚品的时候她28岁,当时就已经有11年做艺术书籍的背景,在艺术环境里从17岁到28岁,“那个就是我的DNA,就是我可以做的事情。”
“吴先生(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本业是做餐饮的,但他也很喜欢收藏,我们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开一间艺术书店。当时,诚品那个店一开出来便惊艳了台北的文化圈,由于我们那个店一开就得到太多关注,于是第二年我们就在楼上做了一个综合书店。”廖美立讲到。因此,做书店,其实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并且盘活自己的资源。
在确定自己定位的同时再想到如何去推广这家书店。“在网络这么发达的社会,书店不能仅仅是只有一个实体,现在很多人误以为空间上开得很漂亮就能够把书店做好,这是不对的。作为书店管理者必须要把自己的身份转化成主编,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新的传播方式,一定要达到对进来的人具备启发力,不然在未来很难存活。”
另一方面,还需要有很强的活动策展能力与社群能力,借由书店延伸出你可以办其他的活动。如果自己的资源不够,可以跟政府结合,借用政府或其他资源,共同创造更多的文化活动。
好书店要有自己的自信与信仰
“在诚品的时光不仅是我们的黄金年代,也是整个台湾地区书店的黄金时代。”
与此同时,不少人认为书店应该是公共服务的地方,应该不追求盈利,但廖美立并不是这样认为的,在她看来,做书店之初必须考虑如何盈利。
“盈利和艺术都要并重的,书店这个产业要往深入去做,能不能跟读者建立信赖关系,不应该只是没事进来逛逛带本书走,如果可以跟读者间建立长期关系,那么他的很多需求你可以帮他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