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李骏用“大势所趋”来总结。在他看来,无人驾驶是刚性需求,“如果你刚刚吃完饭,或许有点犯困,这时你的车可以‘保护你’‘托管你’,这是刚性需求。”
李骏介绍,行业内将无人驾驶分为L0-L4五个等级,目前技术为L2,已经可以实现防追尾、防盗窃、自动泊车等技术,2021年就将实现L3技术,“L3和目前的驾驶情况差别很大,除了人在驾驶以外,还有机器人。L2解决了很多纵向驾驶问题,L3可以实现横向智能驾驶,比如路面有水坑,可以立即变道。”
李骏解释,L3技术的汽车,车身有很多传感器,有6-8个摄影头,甚至有激光雷达,车身类似飞机的识别区,“它知道周边是不是安全的,甚至可以给周边车辆传达信息。”
那么,无人驾驶究竟有多远?李骏介绍,目前,无锡一家研究所已经开始研究人车共驾技术。李骏说,2025年,无人驾驶技术就将走进人们生活,但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经济、市场、科技,这些无形的手推动发展。需要国家层面的道路、法律等规划,需要产业成熟,还需要社会层面,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
无人驾驶 带来什么
减少事故、可在车里办公购物看电影
无人驾驶技术究竟能带来什么?昨日,京东方精电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朴秀彬告诉记者,自动驾驶的主要目的,是方便人们生活。
朴秀彬表示,自动驾驶最大的三个目标,分别为保护驾驶人员、给车里人幸福、让人们可以在车里做与驾驶无关的事情,比如购物、办公、看电影。
“人机交互将扮演重要角色。”汽车行业里,场景演练是技术革新的第一步,朴秀彬能想到的场景非常多。比如,人一上车,车可以自己判断人的状态,“你累了吗?”如果是肯定回答,汽车可以自动调整到休息模式;“你与老婆吵架了,汽车也可以自动判断,并帮你播放舒缓的电影或者音乐。”甚至人上车后,汽车可以根据不同人的体重坐姿,调整安全气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