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下油门,张勇从小区出发,7分钟后车子停稳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以下称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职工停车场。除了车牌号的差异,张勇的车在停车场里辨识度不高,放眼四周,几乎只有两个车型:大众品牌的速腾和捷达轿车。
私家车的选择,是员工对本公司品质的信任,也是他们引以为傲的归属感。正是这份带着自豪的归属感,让无数个像张勇这样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愿意跟随公司不远千里来成都。在这里,他们收获了对城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满意,安家落户,不愿再离开。
生活 80后工人换大房子
要把父母从东北接来养老
从居住小区往返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通勤时间7分钟左右,作为双职工家庭,张勇放弃工厂提供的通勤大巴,每天载着妻子一起上班。
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成立于2009年5月8日,元老级工人张勇,入厂年龄比“厂龄”还大三岁。2006年从长春到成都,24岁的张勇先落脚成都一汽,而后并入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
“建成之初,成都工厂的员工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原来成都一汽的老员工;第二部分是刚从学校毕业、没有任何经验、一张白纸的学生;还有少部分是从长春转岗过来支援成都的。”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总经理刘居荣,想起8年前不同文化的激烈碰撞,感慨万千。
把不同的文化进行融合,工厂努力找到平衡点,“不分什么东北人、四川人,我们都是一汽-大众人,都是践行的一汽-大众的文化。最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得益于融洽的文化,张勇很快找到了四川媳妇,买房安家在本地。几个月前,为了换套大房子,张勇买下本小区的另一户房子,“为了把父母接过来。”按照张勇的计划,远在长春老家的父母要到成都养老。
如今,同事间从不讨论彼此来自哪里,大家都是四川人,成都人。1992年出生的徐海洋,2015年以前从没来过成都,进厂一年,就在成都买了房,“我喜欢这里,无论是天气还是食物,所有生活条件和环境。”
生产 6年整车产量20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