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新闻:“豆汁”译成“绿豆的牛奶 ”京味儿“难住”翻译家

发布时间:2017-10-20 10:45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豆汁”译成“绿豆的牛奶 ”京味儿“难住”翻译家由成都新闻网采编:...
发布日期: 2017-10-20  作者:崔巍  来源:北京青年报  

“豆汁”译成“绿豆的牛奶 ”京味儿“难住”翻译家

  叶广芩

  北京《十月》杂志社、俄罗斯《十月》杂志社、首都师范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联袂举办的第二届中俄十月文学论坛近日举行,中俄两国作家对谈中俄当代文学的现状及未来合作。

  2014年中俄《十月》杂志就曾携手举办过首届《十月》文学论坛。此后两家《十月》杂志频频合作:在中俄两国举办了包括文学研讨会、作家代表团互访、专题文学讲座等在内的一系列活动,为两国文学界的合作交流做出了积极努力。

  “北京故事”“莫斯科故事”同时亮相

  今年正值我国“一带一路”顶层战略全面推行之际,为持续并加强这一良好、有益的文学关系,两家《十月》杂志再次合作,在2017年10月号上推出专辑,以“北京故事”和“莫斯科故事”为题,组织两国作家创作多篇小说作品,互译后同时刊出。

  这些作品均为反映两国首都当代生活的最新小说:“北京故事”包括叶广芩的《豆汁记》、邱华栋的《蒸锅和古琴》、荆永鸣的《出京记》等4部中篇,“莫斯科故事”是一组风格各异的15个短篇。作家们把个人的生活体验与城市的演变进程相互交织,将两座城市当下的生活现实与其丰厚的历史积淀融为一体,对城与人、城与国家、城与民族历史的相互关系进行文学叙事。双方还商定今后将继续不定期组织两国同行交流互访、作品互译与出版。

  豆汁就是“绿豆的牛奶”

  谈起中俄互译,此次负责翻译叶广芩《豆汁记》的徐先玉说,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就觉得难度非常大。“语言是有很多共性的东西,但我们描述世界、解释世界,包括物与物、人与人的关系,也存在很多差异。《豆汁记》是极具本土特色的,我作为外地人读叶老师写的这个老北京故事都觉得有些距离,像我在读这篇文章之前都不知道豆汁是绿豆做的,还以为是黄豆做的。像咱们的豆浆如果直译的话就是‘黄豆的牛奶’,所以最后豆汁我自己采用的译法就是‘绿豆的牛奶’。”

“豆汁”译成“绿豆的牛奶 ”京味儿“难住”翻译家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