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粉丝过万的“某茶手制奶茶店”,当北青报记者询问是否可以看一下产品标签信息时,店家称“我是自己手工制作的,没有产品标签”。在“某可奶茶”店提供的产品包装上,生产商的名字是“潍坊米可食品有限公司”,但在国家食药总局官网的“食品生产企业”数据查询中,却没有这家生产企业。对于这样的疑问,店主的答复是“我们其实是相当于‘贴牌’代加工”。
事实上,为了让消费者充分了解所购买的食品信息,《食品安全法》中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贮存条件;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生产许可证编号等。
保质期和生产日期标注混乱界定不一
奶茶包里有奶粉、茶叶和糖,保质期如何界定?北青报记者询问多家店主得知,尽管都是同类产品,但保质期却从3个月到12个月不等。“某小汐奶茶”的保质期为90天,在“某可奶茶”店,店主称奶茶的保质期为120天,即4个月。而“北纬某茶饮”的保质期则为12个月。
对于生产日期的界定也不一。“某可奶茶”称生产日期就是发货前一天,没有产品标签信息的“某茶手制奶茶”店主称,生产日期从快递发货当天算起。奶粉、茶、糖都是提前买的,生产日期从发货前算起,会不会出现未到保质期,奶粉等原料就过期的情况?对此,店主称奶粉都是新鲜购进的,不会出现过期。
专家观点
“贴牌”代加工让
消费者难辨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