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新闻:机器越来越像人了!是要“砸饭碗”还是"造饭碗"?

发布时间:2017-12-23 20:45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机器越来越像人了!是要“砸饭碗”还是"造饭碗"?由成都新闻网采编:...
发布日期: 2017-12-23  作者:  来源:经济日报  

机器越来越像人了!是要“砸饭碗”还是"造饭碗"?

  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工智能技术,让消费者能体验彩妆效果的虚拟试妆机应运而生。 陈 静摄

  过去一年中,人工智能成为互联网行业最热门的关键词。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无人超市、自动驾驶、引导机器人、城市大脑……这些最吸引眼球的“黑科技”们,实际上也都是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投射——

  机器观察世界,机器学习规律,计算能力的提升让神经网络的建立成为可能,海量数据的出现则让人们有“筹码”训练神经网络,人工智能由此变得真正聪明可用。市场研究机构赛迪研究院预计,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2697.3亿元,增长率达到17%。

  “作为一项改变世界的技术,人工智能已经到了从实验室走入真实的生产环境和日常生活的‘临界点’。”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说。

  梳理过去一年的技术发展,走出实验室,人工智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伴随着人工智能进入实用,它到底是抢夺还是创造了工作机会?面向未来,人工智能的风又将朝着哪个方向吹?

  机器越来越像人了

  “今天会下雨吗?”“附近有什么餐厅?”观众提出各种问题,屏幕上随即显示出答案,但这并不是依靠语音识别,而是通过识别唇部动作来判断观众说了什么。搜狗把这套业内首个非特定人的中文唇语识别系统带到了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

  同这套唇语识别系统一样,改变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成为人工智能应用的“突破口”。搜狗CEO王小川表示:“我们一开始用键盘,后来用鼠标,再后来用触屏,到现在用语音、手势、表情输入。人工智能使得机器开始去适应人的方式,而不是人去适应机器。”换言之,就像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所说的那样,机器越来越像人了。

机器越来越像人了!是要“砸饭碗”还是"造饭碗"?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