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新闻:机器越来越像人了!是要“砸饭碗”还是"造饭碗"?(4)

发布时间:2017-12-23 20:45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机器越来越像人了!是要“砸饭碗”还是"造饭碗"?(4)由成都新闻网采编:缺口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人工智能人才主要由相关行业跨界而来:高校还未来得及形成人才输出,存量人才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培养及互联网、电信...

  “缺口”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人工智能人才主要由相关行业跨界而来:高校还未来得及形成人才输出,存量人才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的培养及互联网、电信等相关的行业。从薪酬来看,月薪25000元到35000元区间的招聘缺口最大,这显现出人工智能中高端岗位的有价无市。阿里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曾表示,在过去一年里,他收到了来自猎头公司的700多封邮件。

  “目前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还相对滞后,要填补缺口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马少平如是说。

  商业化“落地”最重要

  近期,在浙江举行的一场装备制造、机械专场招聘会上,意外地出现了阿里巴巴的身影。不过这次他们招聘的不是程序员,而是“有10年经验的工人老师傅”。招聘现场的阿里云工作人员安永告诉记者,这次招聘的具体职位是“ET大脑工业训练师”,阿里云针对工业生产的人工智能,需要工人师傅们向程序员们传授经验,帮助他们跨过行业门槛。

  “现阶段,人工智能正在从基于大数据学习的1.0阶段慢慢进入可以与人交流互动的2.0阶段。要想进入3.0阶段,则需要更为垂直的技术与知识图谱。”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陈丽娟表示。

  打好了“能用”的基础,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就是“怎么用”,谷歌最近一次在亚太区举办的分享会,主题就是“Made With AI”(人工智能造就),相比技术本身,同样更关注技术下沉的应用方向。

  在消费者端,人工智能的下沉与精准密切相关。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表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对用户画像的深度理解。傅盛也表示:“人工智能可以对每个人采取不同的措施,这是之前无法想象的。现在,每个人的脑力、喜好、特征、习惯都可以被一个超级大脑分析。”

机器越来越像人了!是要“砸饭碗”还是"造饭碗"?(4)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