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务院、省、市安委会的统一部署,自今年7月至年底,我区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假冒特种作业操作证专项治理行动,依法查处伪造、变造、买卖特种作业操作证行为。按照“企业自查、部门督查、举报必查”的原则,严肃打击从业人员持假冒特种作业证上岗作业行为,严厉查处假冒安全监管部门网站及通过网络制假售假行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特种作业操作证考核发放和信息查询。
治理行动中,我区结合自身实际,细化工作方案,强化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加强执法检查,专项治理行动成效显著。截至10月底,全区共有1527家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特种作业操作岗位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自查;在辖区内开展“全覆盖、地毯式”专项执法检查,责令整改企业2家,处罚款6.5万元。
聚焦重点难点
重拳打击假冒特种作业操作证
“近年来,我区安全形势稳定向好,但是仍有一些单位和个人受利益驱动,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采取造假和网上售假等方式伪造、变造、买卖特种作业操作证,或录用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从业人员从事特种作业,严重危害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自身安全。”区安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全区范围内开展打击假冒特种作业操作证专项治理行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各街镇乡安办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时召开联席工作会议,进行周密动员部署,明确具体工作任务,细化整治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有序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有效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7月底,区安委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打击假冒特种作业操作证专项治理行动方案》,方案中明确了重点治理内容:生产经营单位伪造、变造、买卖特种作业操作证,或者使用伪造、变造、买卖的特种作业操作证;生产经营单位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不查验,默许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或持假证上岗;假冒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政府网站,从事虚假信息兜售、制假售假行为;特种作业人员伪造、涂改、转借、转让、冒用特种作业操作证或使用伪造的特种作业操作证。
强化宣传引导
合力扩大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成效
本报讯(记者彭体)按照省市纪委监委的统一部署,连日来,区纪委监委不断压实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主体责任,督促区发改局、区住建局、区卫健局、区医保局等责任单位,聚焦工程招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