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郫县发展史上,杜宇氏政权时代无疑是较为重要的。《华阳国志》云:“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此条记载《水经·江水注》引来敏《本蜀论》云:“望帝者,杜宇也,从天下。女子朱利自江源出,为宇妻。遂王于蜀,号曰望帝。”《太平御览》引扬雄《蜀王本纪》云:“后有王曰杜宇,出堕天山。又有朱提氏女名曰利,自江源而出,为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移居郫邑。”这些记载内容大致相同,但也略有出入。据今人通过考古材料研究证明,古蜀国应该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古蜀灭亡后,其文字和语言逐渐失传。相应的,古蜀的历史除了民间口耳相传外,也逐渐淹没在历史洪流中。因此,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汉文有关古蜀国的传世文献,多为后世学者依据民间传说所整理记载,有一些出入,带有神话传奇色彩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是,透过《华阳国志》等相关文字记载神话传奇的外衣,我们依稀能够较为清晰地勾勒出杜宇氏的发展脉络:杜宇氏最初应该生活在平原周边,从事的生产极有可能以畜牧为主,后逐渐向平原渗透,慢慢学会了稼穑,并与来自周边的较为强大的部落(如朱利)结成同盟,实力得到增强,影响进一步扩大。最终定都于郫地,进入平原腹心地带。在此过程中,杜宇氏逐渐由牧业转向农业,以郫为中心,通过“教民稼穑”为手段来扩大影响,向四周扩张,以“江、潜、绵、洛为池泽”,基本控制了平原地带,势力得到很大扩展,以至于“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据任乃强考订:“杜,古与土同音。解放前四川各县城乡皆有土主庙。人莫知其何神也。大都为农民所敬奉。由巫师传其为保护农牧之神。盖即杜宇。”在传统农业社会,种植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出远远高于游牧业,杜宇氏这一生产方式的变革,极大解放和提高了生产力,得到蜀地历代人民的敬重,与中原人民拜祭周稷一般无二,成为与以治水、整修都江堰而留名后世的川主庙主李冰齐名的人物。至今,郫县仍存望帝之陵、祠,供人凭吊。
最终,杜宇氏以郫地为中心的政权“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北邻秦,东近楚,今四川大部、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都被其控制,或受到其重大影响,成为西南地区一个强大的方国。
《华阳国志》又云:“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其事《太平御览》引《十三州志》云:“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于鳖灵,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故蜀人闻鸣,曰:我望帝也。”杜宇氏兴以农起,而亡时亦与子鹃关联密切。子鹃即杜鹃,又名布谷,是传统农业社会春季播种时的一种重要征候。这种记载,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杜宇氏在巴蜀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成都平原的水系基本来自西北部的山区,尤其是岷江水系,两者海拔落差甚大,造成水流进入平原后四处漫衍,早期的成都平原洪涝成灾,很不适宜居住与生产,《华阳国志》所云“会有水灾”,就是最为明显的证据。能否治好水,就成了农业发展甚至杜宇氏在平原立国的关键因素。面对这种困难局面,古蜀先民应该是经历了较为长期的艰难治水探索,而最终在鳖灵氏负责治水时取得了阶段性成功。
鳖灵,也称鳖令,《十三州志》云:“时有荆地有一死者名鳖灵,其尸亡至汶山,却是更生,见望帝,以为蜀相。”据此,鳖灵氏应该是一个来自楚地的部族。《华阳国志》云:“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这就明确指出,治水成功最为重要的一个成果就是“决玉垒山以除水害”。我们知道,都江堰水利系统堰首工程的关键也是凿开玉垒山,分离离堆以分水,形成水源充足、水势平稳流向成都平原的内江,成都平原才得到根本性的治理,成为天府之国最重要的保障。而都江堰的兴修,较之杜宇氏时期的鳖灵治水,已经晚了数百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杜宇氏时期,古蜀先民经过不停地摸索,反复地探求,已经发现了平原水利治理的要害所在。因此,说鳖灵氏是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的先驱者亦不为过。也正是鳖灵氏治水所取得的成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影响,并成了其取代杜宇氏的政治资本,《华阳国志》云:“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即是其事。开明立,是为丛帝。至今其陵仍存于郫县望丛祠中,与望帝一起受后人瞻仰祭奠。
李冰系统梳理了成都平原及其周边的水道,建成了以都江堰为标志的水利系统工程,造福万代。而都江堰渠首以下以走马河、柏条河、蒲阳河、江安河为主体的四大分流干渠,均经过郫县,然后才继续流向下游成都等地,最终形成平原上密如蛛网的灌溉水网。《华阳国志》云:“又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因此,郫县是都江堰水系上游的重要节点,除自身得到滋养之外,还是整个水利工程保持持续功用的重要通道所在地。
除灌溉之外,水利还表现在舟楫之利,都江堰和成都之间经过郫县保持着繁忙的水上货物流通。《华阳国志》云:“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杜甫《西山》诗云:“灌口米船稀。”即是明证。此外,在都江堰水利系统中,特殊的地势还给水利带来了意外的惊喜:漂木。《华阳国志》云:“岷山多梓、栢、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据袁庭栋说:“两千多年来,莽莽岷山林区的大量木材,几乎全部由岷江漂至灌县、成都等地,供应着川西地区的用材,……其功之伟,实为外地所难以想象。”
廉洁郫县 郫县纪委 郫县纪委网站 廉洁郫县网站 郫县纪委 郫县纪委网站 郫县纪委监察局 郫县纪委官方网站 郫县纪律...
廉洁郫县 郫县纪委 郫县纪委网站 廉洁郫县网站 郫县纪委 郫县纪委网站 郫县纪委监察局 郫县纪委官方网站 郫县纪律...
廉洁郫县 郫县纪委 郫县纪委网站 廉洁郫县网站 郫县纪委 郫县纪委网站 郫县纪委监察局 郫县纪委官方网站 郫县纪律...
廉洁郫县 郫县纪委 郫县纪委网站 廉洁郫县网站 郫县纪委 郫县纪委网站 郫县纪委监察局 郫县纪委官方网站 郫县纪律...
廉洁郫县 郫县纪委 郫县纪委网站 廉洁郫县网站 郫县纪委 郫县纪委网站 郫县纪委监察局 郫县纪委官方网站 郫县纪律...
廉洁郫县 郫县纪委 郫县纪委网站 廉洁郫县网站 郫县纪委 郫县纪委网站 郫县纪委监察局 郫县纪委官方网站 郫县纪律...
廉洁郫县 郫县纪委 郫县纪委网站 廉洁郫县网站 郫县纪委 郫县纪委网站 郫县纪委监察局 郫县纪委官方网站 郫县纪律...
廉洁郫县 郫县纪委 郫县纪委网站 廉洁郫县网站 郫县纪委 郫县纪委网站 郫县纪委监察局 郫县纪委官方网站 郫县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