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新闻:未成年人采用集中瓮葬

发布时间:2019-01-26 22:58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未成年人采用集中瓮葬由成都新闻网采编:2019-01-03 19:09| 发布者: 区新闻中心 | 原作者: 邹世进 摘要: 近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对我区祥福镇民强村战国墓地发掘情况。2018年6月至12月,为配合我区装配式建筑绿色产业示范基地项...
2019-01-03 19:09| 发布者: 区新闻中心 | 原作者: 邹世进

摘要:


  近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了对我区祥福镇民强村战国墓地发掘情况。2018年6月至12月,为配合我区“装配式建筑绿色产业示范基地”项目的建设,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对祥福镇民强村的一处工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战国时期的墓地。

  据介绍,发掘地点位于民强村货运大道南侧、京昆高速东侧,地处毗河北岸约两公里。本次共发掘战国时期墓葬38座,其中包括土坑墓22座,瓮棺葬16座。整个墓地按照墓葬的分布聚集情况可以分为西区和东区。

  西区墓葬共有9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长度多在3-4.5米,宽1米左右。出土器物中以陶器为主体,数量10-40余件不等。器形以圜底罐、圈足豆为主,还有釜、器盖、尖底盏、喇叭口罐等,均为成都平原战国时期墓葬中常见器形。人骨鉴定的结果显示墓主基本为成年人。

  东区墓葬共有29座。包括土坑墓13座,瓮棺葬16座。土坑墓中除一座规模较大,其余较为简单。小型墓葬均为长方形,长度多在1.5米以内,宽约0.5米。随葬品也较为简单,一般4、5件小型陶器,不见铜器。人骨鉴定的结果显示墓主多为2-5岁的幼儿。瓮棺葬均为两件陶器对接横置于简单挖成的墓坑中,且瓮棺内均未发现人骨遗存,可能是婴幼儿的墓葬。东区墓地面积不大,墓葬分布较为集中,应是墓地中的未成年人埋葬区。

  从出土器物来看,土坑墓多以战国时期本地区常见的陶器、铜器随葬,文化面貌较为单纯,显示出这是一处战国时期土著居民墓地。另外,小型土坑墓和瓮棺葬的集中发现,表明本地区战国时期对于未成年死者实行在墓地中单独分区、集中埋葬的习俗。本次发掘丰富了成都地区战国时期墓葬的材料,对于研究战国时期蜀地土著居民的埋葬习俗以及丧葬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自有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未成年人采用集中瓮葬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