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程度上是‘法不责众’的意识在作祟。”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纪委监委的一名干部反映,他们在办案时也发现涉案人员常常会有“人越多、越安全”的思想,掌权的、签字的、管账的都有份,各方利益均沾,出了问题,或凭借深厚的“关系网”化险为夷,或搞攻守同盟、互相掩护,“还有些人总认为天塌下来有‘带头大哥’顶着,自己只是小角色,也不会受到太重的处分”。
在基层,党员干部相互勾结的情形并不鲜见,基层单位领导班子中两人或两人以上形成的“利益同盟”为“抱团”贪腐创造了条件。在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看来,地方官场的江湖味由来已久,这是官场庸俗化的一个表现。
“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是个别单位出现严重后果的主要原因。”福建省德化县纪委监委干部赖晓燕认为,正是由于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管党治党失之于宽松软,好人主义盛行、搞一团和气,不负责、不担当,党内监督乏力,使得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不整改不问责,导致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出现“群体性”特征。
扎紧“笼子”,打破利益固化格局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二人以上(含二人)共同故意违纪的,对为首者,从重处分,本条例另有规定的除外;对其他成员,按照其在共同违纪中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分别给予处分。对于经济方面共同违纪的,按照个人所得数额及其所起作用,分别给予处分。这为有意“联手”贪腐者敲响了警钟。
2012年6月18日下午,广东省广州市北京路376号,省财政大楼内繁忙如常,偶尔有人小声议论:“危金峰副厅长被省纪委...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在拆迁、回迁过程中,村组干部利用可支配资源寻租现象已越发普遍,不少基层班子集体腐...
近年来,贪污腐败行为由个体行为逐步发展成为集体行为,形成“窝案“、“串案”,由“点状”变为“网状”,并...
摘要: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商人为了拿到地,使出了浑身解数。而很多掌握村集体土地的村干部们,便利用手里的权力,发着不义之财。1000米村级公路50万,村支书虚报上百万;有面子,讲排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