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安徽歙县"张一帖":大医精诚 传家有道(3)

发布时间:2019-12-03 05:35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传统家规文字实录】安徽歙县"张一帖":大医精诚 传家有道(3)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歙县地处皖南山区,北倚黄山,东接杭州,境内风光旖旎,河溪纵横。唐代大诗人李白赞曰: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素有七山一...

歙县地处皖南山区,北倚黄山,东接杭州,境内风光旖旎,河溪纵横。唐代大诗人李白赞曰:“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称的歙县,因受土地制约,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得不早早地外出谋生,这就是民谣中所说的“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也正是这一“丢”,丢出了徽州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丢”出了徽商数百年的功业,闯下了“无徽不成镇”的传奇。徽州人的这种闯劲,也孕育出济世天下的新安医学。

在皖南,至今还流传着“赶定潭”的说法,因为远近闻名的新安世医家族“张一帖”就出自这里。

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档案馆馆长 潘进辉:

我是土生土长的歙县人,在我们歙县有两句老话,一句是“劳累伤寒赶定潭”,另外一句是“死命咯,要去赶定潭咯”。为什么劳累伤寒要去赶定潭呢?因为定潭有个“张一帖”,“张一帖”有一种“末药”,末药对劳累伤寒有特殊的疗效,往往一帖(药)就能把病治好。另外,“张一帖”对一些急病、重病、难病,有特殊的疗效,也往往一帖就能把病治好,久而久之,他的声誉就不胫而走,周边各地逐渐形成了“赶定潭”的说法。有时候(病人)甚至半夜提着灯笼,打着火把到定潭去看“张一帖”。

“张一帖”的创始人张守仁(1550—1598年),歙县定潭人,明嘉靖万历年间以医术鸣世。张守仁是新安名医北宋张扩、南宋张杲的后裔,他精研《灵枢》《素问》与张仲景之著述,勤于实践,历经30余年反复揣摩、临床验证,终于研制出一种粉状药剂——“末药”。

张氏用以临诊,辨证精、用药灵,疑难杂症往往一帖(剂)而愈,被百姓亲切地称为“张一帖”。

“张一帖”世代相承,声名日著,至今已传承15代,历460余年。之所以几百年传承不衰,除了精湛的医术外,更主要的是一颗医者的仁心。

“张一帖”十四代传人、国医大师 李济仁:

贫苦的人来看病,不计诊费。有的,我们还送药给他们。

“张一帖”十五代传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张其成:

【传统家规文字实录】安徽歙县"张一帖":大医精诚 传家有道(3)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