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末,李济仁、张舜华因工作调动举家迁往芜湖,为了让“张一帖”在老家后继有人,他把年仅16岁的次子李梃留在了家乡,成了“张一帖”在定潭的守护者,延续着当地“赶定潭”的传说。
“张一帖”十四代传人、国医大师 李济仁:
我当时就考虑,跟老伴商量,我们这个“根”毕竟还在新安。如果我们全家迁过来,那这个“根”不就没有了吗?“张一帖”要发扬光大,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但是这个“根”不能没有了。
“张一帖”十五代传人 李梃:
把我一个人留在定潭,也就是传承“张一帖”,当时我心里不太平衡,我认为父母有点偏心,城乡差别毕竟很大,我每次去芜湖探亲,都不想回来。但是经过后来这么多年的磨练,我也认为“张一帖”这个品牌确实在家乡不能丢,父母亲的用心良苦我才逐步体会到。
从不能理解到扎根定潭,转眼间李梃已经在老家坚守了37年。
37年里,他牢记先祖的家风家训和父母的嘱托,深知一个百年老字号的传承,不仅要有高超的医术,更需有普济天下的胸襟。他的“世传张一帖诊所”医技精湛、声名远播,前来求诊者遍布全国各地。年纪大的老人和家庭困难的病人前来求医,李梃仍然不收诊费,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张氏的家规家训。
“张一帖”十五代传人 李梃:
我们张氏家族的家规家训,通过父母亲的言传身教,(从医)37年来,我从来不敢忘记。
李济仁,张舜华夫妇共育有四子一女,都传承了“张一帖”家学。除了李梃外,大儿子张其成、四子李标、五子李梢如今都是博士生导师。家训、家规,几个儿女从小都牢记于心。
“张一帖”十五代传人、安徽省芜湖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 李艳:
“张一帖”的医德医风对我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的,已经深入到我的骨子里面去了。
“张一帖”十五代传人、清华大学教授 李梢:
胡氏家训家规,是胡氏家族的精神指引,是对祖先儒墨情怀的铭记。它融合了儒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胡则为官四十余年,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摘要:“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曾氏后人谨守家训,传承家风,贤才辈出。曾国藩治家教子的理念与实践,更是被社会大众所推崇和效仿,成为中国传统家教的范本。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
摘要:走进位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200多年的历史沧桑、岁月风云扑面而来。乔家祖上传下了六条家规: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共24字,简明不简单,浅...
摘要:高邮王氏家族是传统的书香门第,数代为官,十分重视“立品节操”,虽没有系统的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那样的家训名篇,但在他们的著作和书信中却处处包含着修身、为官、治...
三苏 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皆为北宋...
1 舆情综述 6月9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蕴含着华夏民族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本土文化与...
摘要:张英一生廉俭礼让,“终生让路,不失尺寸”,德行操守为世楷模。有关他“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仍传颂乡里,为人感佩。 桐城张氏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晚年更号圃翁,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