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矞采(1783-1858年),谱名新胜,字蔼初,号晴峰,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及第,后任礼部主事、江南道监察御史、甘肃按察使、广东按察使、广西布政使、浙江布政使、代理江苏巡抚等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升为江苏巡抚,后改山东巡抚,调广东巡抚。在广东,正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他会同两广总督修筑虎门炮台,重兵防守。此后,还担任漕运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等职。
程焕采(1787-1859年),谱名新瞳,字晓初,号霁亭,程矞采胞弟。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补湖广道监察御史。道光十三年(1833年)任命为湖南衡州府知府,任上兴利除弊,一时称治。后历任湖北盐法道、湖北按察使、湖南按察使、江苏布政使、代理江苏巡抚等职。
程楙采(1789-1843年),谱名新曦,字曜初,号憩棠,程矞采堂弟。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及第,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后任甘肃凉州知府、陕西凤翔府知府、代理西安府知府、代理山东按察使、安徽布政使等职。任上曾治水修堤、抢险救灾,深得百姓感激。道光十九年(1839年),升任安徽巡抚。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调任浙江巡抚,兼管两浙盐政。因操劳过度,未到浙江赴任,病死于安徽巡抚衙内。
汪山土库程氏家族家规家训
程氏家族的家规有十条:尊长敬贤,唯礼是尊;孝顺父兄,共敦友爱;待人持物,仁义为本;自省其心,非礼莫为;不事人非,教子宜家;居乡为善,和邻睦族;恬淡俭约,度入量出;声华奢欲,非礼莫近;廉慎以持,敬业唯勤;修齐治平,兴邦利民。
程氏家族的家训主要是程楙采长子程鼎芬于光绪六年(1880年)辑录而成的《程氏三世言行录》。该书记录了程矞采、程焕采、程楙采等兄弟及其父母、祖父母三代人教育训示子女的言论。大体分为修身、持家、处世、治学、理政五个方面。修身篇,教育子女要心静,不要浮躁;要能干事,不持才傲物;要蓄势惜福,不仗势欺人。持家篇,教育子女要头脑清醒,勤俭持家,低调做人,和亲睦邻。处世篇,教育子女要懂得吃亏是福,记恩忘仇,谦虚谨慎,平等待人。治学篇,教育子女读书要经世致用,虚心好学,独立思考,知错能改,自强不息。理政篇,教育子女为官要清廉、谨慎、勤政,通情达理,处变不惊。
胡氏家训家规,是胡氏家族的精神指引,是对祖先儒墨情怀的铭记。它融合了儒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胡则为官四十余年,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摘要:“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曾氏后人谨守家训,传承家风,贤才辈出。曾国藩治家教子的理念与实践,更是被社会大众所推崇和效仿,成为中国传统家教的范本。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
摘要:走进位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200多年的历史沧桑、岁月风云扑面而来。乔家祖上传下了六条家规: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共24字,简明不简单,浅...
摘要:高邮王氏家族是传统的书香门第,数代为官,十分重视“立品节操”,虽没有系统的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那样的家训名篇,但在他们的著作和书信中却处处包含着修身、为官、治...
三苏 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皆为北宋...
1 舆情综述 6月9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节蕴含着华夏民族独特而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本土文化与...
摘要:张英一生廉俭礼让,“终生让路,不失尺寸”,德行操守为世楷模。有关他“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仍传颂乡里,为人感佩。 桐城张氏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晚年更号圃翁,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