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新闻: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彰显温江情怀

发布时间:2018-05-23 15:54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彰显温江情怀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宜居 生活社区 农村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御景湾 社区治理 社区党支部 社区党组织 社区资源 社区发展...

五月的温江处处生机盎然,色彩斑斓。日前,以“原乡和林、水稻渠成”为宣传名片的万春镇和林村迎来了第四届开秧门活动。水波不兴的秧田倒映着天光云影,随着一群青壮年汉子挑着秧苗从田埂走来,这个宜于栽种的春末夏初的日子开始了。随后,田埂上传来“开秧门啰!”一声声高亢的喊叫,一捆捆扎好的秧苗被抛向田中。

万春镇和林村是我区为数不多保留了传统大田种植方式的纯农村区域,因为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进一步深入,这个农村区域的面貌有了极大改观,环境变好了、产业做强了,人心更顺了,这里的村民幸福生活触手可及。和林村之所以能够吸引大批游客进入乡村,得益于这里生态建设、农村风貌、林盘景观、院落改造推进有力,其产业形态和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和林模式成为乡村治理典范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机遇引领新征程。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召开以来,我区以“发展+治理”为深远谋划、以“城市+乡村”为广阔载体、以“红线内+红线外”为细分空间,直奔痛点、对焦发力,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宜居公园城市。2017 年底,全区党风廉政社会评价指数、公共服务满意度测评、综合文明指数测评均创佳绩。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和基石。近年,我区推进“农旅、农养、农创”产业融合发展、艺术化打造大地景观、全域推进“治水、治田、治林、治院”等经验做法和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和林村曾经以保持川西农耕习俗和美丽的大田风光不为外人所知,近年来,我区大力推动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和林村面貌焕然一新。乡村优美环境让老百姓有了从未有过的幸福获得感,和林村很多村民,想也没想过种地也能把和林村种成“景点”。村民李志英的家门前就是观光台,等水稻快成熟时,站在观光台上就可以看到水稻田里的熊猫图像了。“以前哪儿想过种水稻能种出一幅画,而且还会吸引那么多游客来参观。”李志英说,现在“开秧门”和“看熊猫图”已经成为了和林村的两张名片,很多游客会开车自驾慕名而来,而让她最开心的是,游客来了,她的收入也增加了。“和林美如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难以相信在我们温江还有这么美的农村。”游客陈先生由衷地说。曾经,“农村”一词是落后代名词,如今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推动下,农村居民住房风貌改造和环境治理得以改变,美丽乡村成了人人点赞的家园。因为美丽,成了城市居民节假日度假的首选。和林之美尤为突出,既有大田风光,又有美观的川西特色民居。美丽的和林村如何让环境优势体现在富民增收上?对此,和林村党总支书记吴从新告诉记者,通过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和林村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由单一的一产收入向一三互动融合发展转变的路子,已形成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2017 年被评为市级首批田园综合体示范单位。何为田园综合体?吴从新介绍,和林村以大蒜和水稻种植为主,但不仅仅依靠以种植盈利,近年开展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扩大农旅产业,打造出“开秧门”、“采蒜薹”、“稻田摸鱼”等特色农业旅游项目,以旅游项目扩大和林村知名度的同时,形成集农业生产、旅游观光、民宿休闲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吴从新说,如今,正在思考如何破题农养产业,突出“北林”区域“两养”产业,探索农养融合发展之路,引入社会资本,入驻签约养生养老民宿,开发具有本土特色、功能显著的养生保健产品。据了解,和林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7 年荣获省委省政府“省级四好村”荣誉称号,同年被市农委评为“中国鱼凫现代农业公园”。和林模式吸引了重庆、海南等地的关注,纷纷派人前来学习取经。在区委社治委组织的2018 年 4 月的“竞进拉练”活动中,该村治理项目被 50 名“市民裁判”评为第一名。5月5日,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现场推进会上,“和林村乡村治理模式”闪亮登场,获得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彰显温江情怀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