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褐色的雕花木框,古色古香的宣传栏、展示板,干净整洁的中医经络检测室、中医科、治疗室等依次排列,在该模式的推动下,目前全区13家镇(街道)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计立了中医科,完善了中医科各项工作制度。让新都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良的中医诊疗。
硬件提上来了,名中医自然愿意留下来。我区单独编制特招具有执业医师资格以上(包括研究生)的中医药人员充实到基层,目前全区共有中医药人员393人,其中省名中医3人、市名中医12人、区名中医51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比例由25.23%增加到34.09%。“以前的乡村卫生院,如果有一个科班出身的本科生就已经是新鲜事,但现在研究生都愿意到卫生院工作。”区卫计局负责人这样说道。
区镇村享受“同质”服务
对于群众来说,有了“硬件和人员”只是第一步,他们最看重的,是基层中医诊疗的服务水平。
民间一句俗话叫“冷在三九、热在中伏”。在马家镇卫生院的“中医集中诊疗区”坐满了前来贴三伏贴的群众。医护人员现场制作药贴为市民敷贴,尽管忙碌却井然有序。正值“三伏”中的“中伏”时段,按照中医冬病夏治的说法,这是贴“三伏贴”的最好时机。
马家镇卫生院院长嘉士健告诉记者,2016年以前,整个三伏天三伏贴敷贴人数大概在400人左右,现在随着中医药的普及,整个三伏天三伏贴敷贴人数已经超过千人。“整整多了3倍。”
与就诊人数显著增加成正比的,是中医诊疗技术的同步提升。“2016年以前,当时院里有两台中药熏蒸机,会操作的人很少,群众使用率也不高。”不高的背后,是基层中医诊疗技术推广的艰难。“老百姓对于中医需求很大,能不能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至关重要。”嘉士健感叹。
近日,由省中医药信息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主办,区中医医院承办的四川省中医治未病政策机制创新高峰论坛在我区举办。省中医药学会会长杨殿兴,省中医药信息学会会长王笳,国家科技专家库专...
3月23日至3月24日,由《中国中医药报》主办,省中医药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成都市中医管理局)、区卫生健康局大力支持,区中医医院承办的2019年全国中医药新闻宣传骨干培训班首期培训在...
近日,理塘县藏医院院长扎西泽让一行来到我区参加2019年对口支援帮扶座谈会。会议对2018年对口帮扶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19年帮扶工作进行了安排。据悉,理塘县藏医院10名医务人员到区中医医院参...
会议现场 11月7日、8日,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中医医院评审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以贵阳中医学院第...
11月1日,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学会治未病专委会成立大会在我区举行。四川中医药信息学会会长王笳,区人大常委会副...
启动仪式现场 6月15日,新都区纪委监委、区中医医院监医共建廉洁医院启动仪式在区中医院举行。此举是区纪委监委...
3月7日,区委书记许兴国率队调研中医药特色街区推进工作并提出要求。 许兴国一行沿着区中医院新、老院区连接点...
11月28日,我区在黄桷树广场举办以健康新都中医药文化节暨治未病大型公益活动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区政协副主席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