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新闻: 致力“大健康” 打造“全生命周期”中医(5)

发布时间:2017-10-16 16:44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 致力“大健康” 打造“全生命周期”中医(5)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多年来,中医治未病优势日益凸显。推拿、敷贴、艾灸、拔罐、刮痧等传统养生保健方法,深受老百姓青睐;体质辨识、经络调理等新型服务手段,丰富了...

多年来,中医“治未病”优势日益凸显。推拿、敷贴、艾灸、拔罐、刮痧等传统养生保健方法,深受老百姓青睐;体质辨识、经络调理等新型服务手段,丰富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健身操、太极拳等强身健体方法,在香城大地普及推广。

中医项目纳入报销范围

县乡一体化的探索推进,也加速了中医药事业在我区的纵深发展。近年来,我区承担国家、省、市、区级中医药科研课题37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成都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新都区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0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50余篇。近5年举办国家、省、市继续教育项目20余项。

目前,我区共有自制中药剂18种,其中17种中药院内制剂纳入成都基本医疗保障统筹基金支付范围。中药涂擦治疗等44项中医诊疗项目纳入成都基本医疗保障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全区中医药报销项目由69项增加到100多余项。中药院内制剂统一调配与使用获得药品监管部门的行政审批许可,并在四川省内,中医药院内制剂第一次进入乡镇卫生院。

推进中医药供给侧改革,振兴区域中医药发展,不光靠公立医院,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同样功不可没。

装修考究的仿古环境散发文化气息,药香扑鼻;厅堂内,老中医坐在四方桌前把脉问诊……眼下在我区,中医养生馆、国医馆、中医诊所等由各类社会资本打造的中医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区卫计局的统计显示,目前全区各类卫生机构617家,其中民营中医医疗机构有60余家,已成为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

从公立医院到民营机构,不遗余力地推行中医药改革和中医药文化传承,这些努力, 让古老传统的中医药事业在我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五年,新都中医药服务在这些方面有了改变

●中药院内制剂统一调配与使用获得药品监管部门的行政审批许可,在四川省内,中医药院内制剂第一次进入乡镇卫生院。

致力“大健康” 打造“全生命周期”中医(5)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