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新闻: 改革先声: 那些不可忘却的“小人物”(下篇)

发布时间:2018-10-26 18:56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 改革先声: 那些不可忘却的“小人物”(下篇)由成都新闻网采编:故事四 改革初期 新都的黄金时代 黄义元作讲话发言 1978年,在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时任新都县委书记的黄义元...

故事四  改革初期  新都的“黄金时代”

 改革先声: 那些不可忘却的“小人物”(下篇)

黄义元作讲话发言

1978年,在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时任新都县委书记的黄义元立即在新都全县掀起了以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并大胆改革。首先是改革在农业生产上几十年的“大锅饭”,很快地实行了“包产到组、到户”,1979年就普及到全县的一半;相继针对小农经济弊端,在全国首创了“三化”,即管理现代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如种子供应、植物保护、会计服务、农机服务等,使包产到户的农民很快尝到社会化服务的甜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相继又首创了“四专”,即专业队、专业组、专业户、专业工,用其所长走上富裕之路;相继又以县委书记的名义在全国率先支持勤劳致富的万元户,此事登载于1982年6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进而树立致富的排头兵,实现“冒尖队”百万富翁、千万元村、亿元乡;又于1979年鼓励农民购买了全国第一部私人汽车;在全国第二个摘掉石板滩人民公社牌子,建立了乡政府,并实行了党政企三分开;试行了乡的领导干部邀聘制,又在工商企业率先试行了“奖金挂钩”制度。

新都在当时的整个四川省,民营经济发展是最快的区域。这得益于黄义元的大胆改革和时任省委书记谭启龙的大力支持。在发展民营经济问题上,谭启龙比同时代的领导干部要开明很多,他是少数在1981年就看到了乡镇企业广阔前途的官员之一。他说,“四川2500万人究竟怎么才能很快富起来?农业、工业都不能很快见效,那么出路何在呢?出路就在发展社队企业上,大搞多种经营。社队企业是我们希望之所在。”当种种刹车声四起的时候,谭启龙又在各种场合公开表态:“社队企业究竟是上还是下?我说是上,要坚决地上,勇敢地上,要排除一切阻力往前冲!“要把乡镇企业看得比亲儿子还要亲!”

改革先声: 那些不可忘却的“小人物”(下篇)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