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祥,(11321170)四川简州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四(1154)年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后多次调任升迁至显谟阁直学士致仕。著名爱国词人,抗金将领,工诗文,长书法。有《于湖居士文集》四十卷,《于湖居士长短句》五卷。
元代脱脱等著《宋史》说张孝祥等一家人为“历阳乌江人”。但据宋代四川井研人李心传(1167~1240)所著《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说张孝祥是简州人。李心传和张孝祥年龄悬殊35岁,又是四川老乡,所记应是真实的。另据明朝毛晋《张孝祥于湖词跋》说:“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蜀之简州人也。” 新都明朝状元杨升庵《升庵词品》说“张孝祥蜀之简州人。”再据清朝嘉庆《四川通志选举志》说:“张孝祥,简州人,后居历阳。”清朝咸丰《简州志卷六选举》记载:“张孝祥,字安国,号紫微,一号于湖。简州人。”民国十六年《简阳县志》说:“张孝祥,简阳人。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戌科廷试第一,官直学士。”又据1934年成都协美公司印行姜方锬所著《蜀词人评传宋张孝祥》记载:“张孝祥,字安国,号紫微,一号于湖。简州人。”以上历数百年的各类书均载张孝祥是四川简州人,为何《宋史》又说是“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呢?让我们看看以下的史实吧。
张孝祥的伯父张邵,据明朝状元四川新都杨升庵所著《升庵外集》记载,“张邵,字才彦,简池人。”这里的简池即指简州,因简州有赖简池、赖简山而得名 。
据《宋史张邵传》载:自1127年金人南侵后,宋朝派了很多使者去,不是被囚就是遇害,建炎三年(1129),高宗赵构下诏寻求敢出使金国的人,张邵“慨然请行”!于是被高宗任命为礼部尚书通问使出使金国。张邵在金国表现出大无畏的民族气节,大胆直言“皆南北臣无相拜礼”而触怒刘伪监军挞揽,挞揽“执邵送密州”,囚于祚山砦。后被转移送与刘裕, “邵见刘豫,长揖而已,又呼为殿院,责以君臣大义,词气俱厉,豫怒,械置于狱久之”,副使杨宪变节投降。刘豫知道张邵不会屈服,“复送于金,”囚禁在金国燕山僧寺,十多年后释放回宋,被任命为秘阁修撰。当时回宋的很多人都选择在淮北(今安徽北)定居,而张邵则选择了“家在江南”的历阳乌江,即今天的安徽和县,此后再未回过简州。张邵很自负,遇事慷慨,常以功名自许,在出使金国被囚期间,多次面临死亡威胁。他在会宁时,金国很多人跟他学习。喜诵佛书,虽在异国他乡也没停过。后来他的弟弟张孝祥的父亲张祁被秦桧陷害冤囚大理寺监狱,并即将株连到张邵,恰在这时秦桧死去,所以侥幸免除了劫难。曾任池阳知府,去世后累赠少师。张邵有文集十卷传世。有三个儿子:张孝览、张孝曾、张孝忠。张孝曾后来也曾出使金国并客死在金国,金国人知道是张邵的儿子,“尚怜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