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雅士在中秋夜玩月吟诗,其想象也瑰丽,赋予月亮许多美丽的传说,为月宫世界描绘出斑驳陆离之胜景,如月中蟾蜍、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奔月,唐明皇游月宫等。其情感也真挚,留下了诸多动人诗篇。据刘德增考证,《全唐诗》咏中秋诗总计有111首之多,其主题,一者玩月、望月、赏月活动,一般是诗人和同僚好友的雅兴唱和之作,一者感伤岁月流逝、思念亲友之作。虽无与家人的赏月活动,但已有思念亲人、家人团圆之意,如诗圣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有思念妻子之“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中秋玩月,在唐代尚是流行于文人士大夫此社会精英阶层的时尚,到得宋代,“中秋”与“节”字开始相连,成为社会各阶层都参与的世俗欢愉之节。
这个时候,中秋节的标志性习俗“吃月饼”已盛行,“供月月饼,到处皆有”,作为祭拜月亮的主要食品,祭供后由全家分食,由于月饼象征团圆,有些地方成为“团圆饼”。“团圆”也成为了中秋情感的一个凝聚点,东坡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牢牢地将对团圆的向往感怀系在了月与人的永恒纽带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