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新闻:汉代石棺"粉碎性骨折" 川博文物专家耗时19个月修复

发布时间:2017-10-16 09:09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汉代石棺"粉碎性骨折" 川博文物专家耗时19个月修复由成都新闻网采编:...

  1957年,这件在地底下躺了近两千年的东汉房形盖石棺从新都天回镇天回山的3号墓被考古人员发现,石棺长约2米,宽77厘米,高约1米,保存比较完好。

  2010年,由于石棺底部枕木年久腐烂,难以承受石棺本体的重量,石棺出现了结构性断裂,并且伴有局部缺失、表面泛盐、表面层状剥落和污渍等多种“症状”。

  2014年四川博物院获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2015年开始石棺修复工程,今年年初石棺修复完成,耗时19个月。

  穿越千年,终究还是敌不过时间,即使是存放在博物馆的石棺,也不可避免地面对了“分崩离析”的一天。不过,在文物医生的手中,这些石头材质的文物,还是可以抢救一下的。然而,那些外形“强悍”的石器,修复起来一点也不轻松,烧脑的 “拼图游戏”之后,还要脱盐清洗美容一番。

  近日,四川博物院馆藏珍贵文物(古籍碑帖、汉代画像石棺)保护修复项目顺利通过结项验收,该项目于2014年5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涉及馆藏的青铜器、古籍碑帖和汉代画像石棺。其中一座汉代画像石棺的修复,仅仅材料筛选使用的试验块就有上千块,四五名文物医生一齐上阵,修复这件2米多长的东汉房形盖石棺,共花了19个月的时间。

  1

  扛不住了

  熬了两千年的石棺开裂

  在地底下躺了近两千年,一直到1957年,这件东汉房形盖石棺才从新都天回镇天回山的3号墓被考古人员发现。这座长约2米,宽77厘米,高约1米的石棺,保存比较完好。石棺的盖子设计得和房顶一样,两侧纹饰清晰可见,石棺右侧还刻画着屋廊、人物,悬挂在枋上的鱼,被绳索套住的看门狗,再现了一幅东汉风情画。而石棺的左侧刻画着伏羲、女娲、朱雀等图像。

  这件被鉴定为三级文物的石棺,虽看上去“外形彪悍”,但2010年,这件造型精美的石棺终于还是没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一条裂纹贯穿整个底部,两侧石块也跟碎玻璃一样,出现了粉碎性“骨折”。

汉代石棺"粉碎性骨折" 川博文物专家耗时19个月修复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