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例子,地震波的速度是3.5公里每秒,我在成都,如果这里现在发生地震,要差不多20分钟才能传到北京。因此,距震中越远的地方,接收到预警后的反应时间也越长。
北青报:数据显示反应时间平均为几十秒,这么短的时间对于震区有可能受到危害的群众有什么用?意义有多大?
王暾:说一个极端情况,如果只有5秒钟,其实住在一楼的居民还是可以跑到室外的。假设住在高楼层,这个时间也足够移动到卫生间、厨房进行躲避。
此外,除人员避险外,一些机构设施也能实现避险。比如,核电设施、化工厂可在几秒钟内实现关停或安全运行。一些大公司的数据中心,也有这方面的需求。
如果有更多时间,那相应能做的事情就更多。比如,运行中的高铁可以减速停车等。有这样一个研究数据:如果在地震波到达时提前3秒收到预警,伤亡人数可降低14%;提前10秒,伤亡人数可降低39%;提前20秒,伤亡人数可降低63%。
北青报:有没有收到预警并采取措施后给你们反馈的用户?
王暾:有很多。云南鲁甸地震时有一个群众正在开车,收到预警后靠边停车,只花费了几秒钟。这类用户很愿意给我们反馈,因为觉得在生死攸关的事情上得到了帮助。
便捷 手机软件即可第一时间接收预警
北青报:群众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收到系统预警?
王暾:最便捷的方式是我们的软件,名字就叫“地震预警”,安卓、苹果手机都能下载,可用来接收警报。另外,在一些特定场合,如成都地铁上,会及时播报我们的预警;地震多发地区的县乡,会通过电视、广播等形式发出预警。
总结来说,预警发出除了我们的软件,还有众多分发平台,如我们的官方微博以及二十几个政务微博等。
北青报:不同的发布平台会有时间上的延迟么?为什么不能通过短信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