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暾:首先,短信形式我们以前采用过,但效果很差。原因在于短信途径有不可控的延迟,比如我们春节发祝福短信往往都会延迟,这对于预警而言是致命的。我们的数据显示庐山地震时,有的用户甚至在震后几小时才收到短信,造成了一些误解。其次,我们所有发布平台,都是在第一时间自动发布,无需人工干预,不同平台之间没有时间上的延迟。
北青报:数据显示,目前系统覆盖的监测面积为220万平方公里、覆盖人口为6.5亿。这么大的覆盖范围,整套系统是如何运行的?
王暾:整个预警系统大体可分为两个环节,一是地震预警网,二是接收终端。其中,预警网也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传感器,负责探测;另一个是预警中心,负责接收传感器传递的数据。如果中心判断出接收的数据是地震信号,会自动向接收终端发布预警。整个系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全自动秒级响应的物联网。
目前,我们有5600个传感器,两两间距约在18公里左右,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间隔大一些,折算下来是220万平方公里。
技术 系统全自动秒级响应已领先全球
北青报:怎么理解全自动秒级响应?接收的数据是否为地震信号不需要人工来判断么?
王暾:软件自动识别、发布预警,不需要人工干预判断。因全程都是通过网络信号传输,因此是秒级响应。
北青报:软件识别率高吗?精度怎样保证?
王暾:这正是我们在技术上研究的核心。探测到震动不难,难的是判断其是不是地震、是多大程度的地震、震中位置在哪里。从2011年运行以来,我们成功预警了38次破坏性地震,没有一次误报或漏报。这方面,我们做到了世界领先,优于墨西哥和日本。
北青报:为什么提到墨西哥和日本?核心技术是咱们自己研发的,还是向墨西哥、日本引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