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和她的导盲犬珍妮形影不离,每天都在一起。受访者供图
一种狗的特殊使命
导盲犬未戴嘴罩在金台夕照站乘地铁遭拒,主人交涉7小时未果;培训基地称导盲犬无伤人先例,戴护具不利于其工作
呆萌刚满3岁,她昂首挺胸,麻利地迈着步子,将主人徐清(化名)准确引下盲文图书馆外的坡道。颈圈里挂的小铁牌,告示着这只金毛狗特殊的身份——导盲犬。
几天前,由于未戴护具,呆萌被挡在了北京地铁10号线金台夕照站闸机口外,徐清与管理人员交涉近7个小时,仍未能乘坐。这不是第一例导盲犬在公共交通中被拒绝的事例。
相较于全国数以千万计的视力残障人士数据,呆萌的“同事”,不过百余只。国际导盲犬联盟规定,1%以上的盲人使用,可视为导盲犬的普及。悬殊的数量差背后,无论在公众意识上,还是现实施行中,仍是漫长的路途。
使用者们很难用一句话解释清楚,自己与导盲犬之间的关系,经年累月形影不离的陪伴,早已不是工具性的辅助那么简单。安全感、忠诚、依赖,抑或成为共进退里无可替代的彼此。
陈燕笔下的珍妮。受访者供图
导盲犬护具之争
呆萌前肢舒展,屁股高高撅起,伸了个狗式懒腰。半分钟前,她刚刚喝完一盒最爱的酸奶。在徐清上心理学培训提高班的全天里,上课期间,她趴在第一排靠过道的座位旁,不出一声。一个姿势待久了,站起身抖抖毛,换个角度继续卧。
和普通的金毛犬一样,她也喜欢在地上打个滚,扬着蹄子求抚摸,又或把温热的小脑袋搭在人膝盖上,大眼睛眨巴眨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