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在休息日,少年儿童在家吃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比例均有所上升,分别增加0.5个百分点、8.5个百分点和8.3个百分点。休息日在餐馆吃饭则有所减少。
与2004年相比,经常吃零食的城市少年儿童比例下降。数据显示,经常吃零食的城市少年儿童由56.1%减少至48.5%。
但是,与2004年相比,城市少年儿童不吃早餐的现象明显增多。数据显示,“每天吃早餐”的城市少年儿童由77.0%降至64.4%,减少12.6个百分点;而“多数时间吃”“很少吃”“从来不吃”早餐的城市少年儿童分别增加6.5、5.3和1个百分点。
2.睡眠质量整体下降
总体来看,城市少年儿童的睡眠质量整体呈现下降态势。
与2004年相比,2016年城市少年儿童睡眠时间减少,小学生尤为突出。数据显示,城市小学生学习日睡足10小时的,2016年(21.7%)比2004年(33.4%)少11.7个百分点;双休日睡足10小时的,2016年(54.9%)比2004年(68.7%)少13.8个百分点。城市初中生学习日睡足9小时的,2016年(23.1%)与2004年(22.9%)大体持平,双休日能睡足9小时的,2016年(64.5%)比2004年(80.7%)减少16.2个百分点。
分析这种下降的原因,在2016年和2004年的调查中,城市少年儿童睡眠不充足的前五位原因都是“作业多”“写作业慢”“没什么原因就是睡不着”“学校要求到校时间早”和“夜里做梦特别多”。总体看来,当代城市少年儿童大多数选项的选择率有所增加,表明影响少年儿童睡眠的因素更加多样化。
相比2004年,2016年城市少年儿童因为上网导致睡眠不足的比例由2.8%增至13.6%,因为玩电子游戏导致睡眠不足的比例由4.1%增至10.7%,分别增加了约5倍和3倍。
3.卫生观念出现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