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新闻:蒲江战国船棺 再现开明王朝(4)

发布时间:2017-12-08 23:38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蒲江战国船棺 再现开明王朝(4)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就在 2016年8月,鹤山镇蒲砚村又发现5具船棺,船棺已破损不堪,但仍出土了铜钺、铜斤,以及蜻蜓眼琉璃装饰品。大约公元前十世纪,蜻蜓眼出现在地中...

就在2016年8月,鹤山镇蒲砚村又发现5具船棺,船棺已破损不堪,但仍出土了铜钺、铜斤,以及蜻蜓眼琉璃装饰品。大约公元前十世纪,蜻蜓眼出现在地中海沿岸,这种工艺品在琉璃上镶同心圆,如同蜻蜓的复眼,因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蜻蜓眼由商贾带入中国,深受王公贵族的喜爱。曾侯乙就是蜻蜓眼的狂热爱好者,他死后带入173只蜻蜓眼随葬,这些蜻蜓眼是古埃及或地中海地区的舶来品。

不过,此前船棺在蒲江都是零星被发现,最多也不过5座,而此次船棺群的数目与规模都堪称蒲江之最。盐井沟船棺的年代,被定为战国晚期,白玉龙与同事希望在这里发现更多材料,来解决船棺的来源、族属等诸多问题。

来自荆楚

逃亡部落的宫廷政变

随着越来越多的船棺得到清理,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白玉龙的注意,船棺底部与棺盖都涂抹了一层厚厚的白膏泥。白膏泥是一种黏土,由于黏性大、密封性好,有很强的防腐作用,常常被长江流域的楚人用来保护墓葬。考古学上,白膏泥的发现通常被认为与楚文化有关。

这并非偶然,楚文化的痕迹在四川历次船棺发掘中屡有发现,又以1980年发掘的新都马家大墓最为典型,大墓为木椁墓,椁室之中有具船棺,椁室由三十四根长楠木与十二根短楠木叠砌而成,这是楚墓的常见做法,墓中的铜敦是典型楚国青铜器,一件铜鼎器盖上刻有“邵之食鼎”四字铭文,邵(同昭)与景、屈同为楚国大姓。

蒲江战国船棺 再现开明王朝(4)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