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江新闻:“大园区+小业主”下的新出路(2)

发布时间:2018-06-27 04:46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大园区+小业主”下的新出路(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外出学习、参观,思维逐渐打开的刘胜光有了想法。既然大家不想管理,那就成立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并大胆采用当下提倡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外出学习、参观,思维逐渐打开的刘胜光有了想法。既然大家不想管理,那就成立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并大胆采用当下提倡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田多收。2015年,党员同志带头,以现金和土地入股,玉虹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刘胜光被推选为合作社理事长。

 

  让刘胜光惊喜的是,稻田综合种养的第一年就尝到了甜头。鱼虾和水稻形成了一个无公害的生物微循环,不仅实现了一亩田两份收入,还实现了“1+1=4”(“水稻+水产=粮食提质+水产增收+生态安全+农民增收)的效果。1万多斤稻花鱼,还在田里就已经全卖光了,无公害水稻更是卖出了10元/公斤的好价格,每亩地增收上千元。

 

  “投入少,产出高”,这让村民们欣喜不已,纷纷找到刘胜光要加入合作社。有更多的村民加入,刘胜光自是不甚欢喜,短短2年时间,合作社成员从30余人发展到200余人;土地从100余亩发展到1700余亩。

 

  遇瓶颈:合作社是大锅饭,吃好吃撇没人管

 

  欲速则不达,粗狂式的增长埋下了管理不善的病根。

 

  2017年9月,稻谷收割了,鱼儿也卖完了,上千亩的土地空了出来。大好的田地总不能就这样空一季吧?跟股东委员们商量后,刘胜光决定小春种一季蔬菜。

 

  于是合作社买来了大头菜秧苗,请来了60余名工人,打算在一个月内完成栽种。“我自己也是农民,对于一个工人一天大概能干多少活心中是有数的,种菜抢时节才能卖出好价格,60名工人、30天完成是经过估算的。”刘胜光告诉记者。

 

  然而,让刘胜光万万没想到的是,尽管天天催,夜夜忙,30天过去了,仅仅只完成了一半面积的栽种。“刘主任,又不是你自家的,那么着急干啥子嘛。”“合作社就是大锅饭,吃好吃撇没人管,过得去就行了。”……这样的态度让刘胜光既着急又无奈。

 

  这一季蔬菜的栽种不仅人工费多花费了一倍,而且错过了提前上市的时节,价格也不尽人意,合作社亏损了近5万元。

 

“大园区+小业主”下的新出路(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