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个搞起的嘛,种个菜就亏了5万元,合作社要给个说法。”“把挣的钱是不是拿出来分了再说。”“不是说的增收的嘛,是不是你们几个大股东私下搞小动作了。”……村民大会上,大家七嘴八舌,甚至有人提出了退股。
管理难、成本高、效益差,如此局面,与最初带领大家致富的初衷大相庭径。
“刘主任,听说你们社区合作社做得风生水起,哪天来参观学习下。”外人眼里,玉虹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俨然是个典范。然而,刘胜光心里却很清楚华丽外表下的艰难。他放慢了前行的步伐,对单一的合作社模式开始有了疑问。
探出路:“大园区+小业主”,一三互动业态丰
乡村振兴,路在何方?刘胜光与合作社继续探索着。
“合作社管理不过来就包点给我嘛。”一天,社区年轻人向明春的这句话让刘胜光灵光一现,有了新的想法。
“对啊,为什么不能由合作社转租出去呢?这样业主流转土地更便捷,管理更为精细,同时,合作社的风险也降低了,最关键的是不再吃‘大锅饭’,极大调动了大伙儿的积极性。”刘胜光琢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