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2)

发布时间:2018-04-17 18:08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中国梦成为凝聚13亿多人民力量的最大公约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些语言,既可以拉近与老百姓之间...

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中国梦”成为凝聚13亿多人民力量的“最大公约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些语言,既可以拉近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又收到画龙点睛之效。

新颖别致,推陈出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也很注重吸收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同的新表达方式,不断推陈出新,做到新颖别致,从而影响更多受众。

2015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说,“我们的各级干部也是蛮拼的”“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蛮拼的”“点赞”都是网络上流传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语言,习近平总书记用这些语言遣词造句,拨动了无数人民群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心弦。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索契接受专访时感叹“你知道,承担我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新鲜表达,直抒胸臆,拉近了与人民群众和时代的距离。

幽默生动,妙语天成。无论是在外交舞台上与国际友人交流,还是在国内基层考察调研时与普通百姓交谈,习近平总书记常会以幽默睿智的表达,将想法传递出去,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

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俄罗斯,在会见中国驻俄使馆工作人员和中资机构代表时说:“我不是痛并快乐着,是累并快乐着。”他幽默地借用和改造了“痛并快乐着”这一流行语,以此表达他对待工作和生活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听众心领神会。

引经据典,诗情画意。为了更深刻地表达观点见解和思想情感,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经据典,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