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5)

发布时间:2018-04-17 18:08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5)由成都新闻网采编:习近平总书记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给全体党政干部做出了榜样,广大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讲话的艺术。学什么?可从以下...

习近平总书记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给全体党政干部做出了榜样,广大党政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该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讲话的艺术。学什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贴近受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作为领导干部,不论讲话、写文章都要先看对象。是群众大会,还是小型座谈;是党内同志,还是国际友人……要根据特定环境和特定对象来决定与限制,不同的对象要使用不同的语言。

这就要求讲话要适应受众,贴近受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总体说来,就是站在人民立场,讲人民想说的话、爱听的话和能听得懂的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的思想最鲜活、语言最生动。深入群众,就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我们的文件、讲话、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深入群众,领导讲话、写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

(二)善于讲故事。讲故事是领导干部讲话取得好效果的法宝。在讲话和行文中穿插典型生动的故事,通过故事来讲道理,可以达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效果,便于理解和接受。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经常寓理于事,以事实讲道理。在《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一文中,他讲了清代守钱塘江大堤的塘官的故事。通过讲这些故事,倡导领导干部要像这些官员一样,拥有强烈的责任感,敢于担当,做到守土有责。

(三)善于引用寓言和典故。讲话中恰如其分地引用寓言、典故,会更加生动、发人深思。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之所以引人入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善于运用古代典籍、经典名句。通过广泛采撷经典名句,巧加点化,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表现力和历史感;同时,这些典故与其大众化的语言配合使用,使得典故运用自然,与文意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而富有魅力的语言风格。领导干部应努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艺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改进工作的营养和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魅力(5)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