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诗词典故中的伦理文化(2)

发布时间:2019-10-30 09:17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诗词典故中的伦理文化(2)由成都新闻网采编:《论语里仁》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学生在一起。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的观念。曾子说:是。孔子走出去以后,别...

《论语·里仁》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学生在一起。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的观念。”曾子说:“是。”孔子走出去以后,别的学生便问曾子道:“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啊?”曾子说:“他老人家的学说,只是忠和恕罢了。”所谓忠,朱熹解释道:“尽己之谓忠”。自己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尽心尽力,把自己分内的事负责做好,这就做到了“忠”。

诗词典故中的伦理文化

5、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孝经·广要道》

这句话强调了乐对于人文教化的重要性。想要转移社会风气,改变民间习俗,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仁义礼乐是治理国家的具体手段。礼乐教化树立,则奸邪都会停止;礼乐教化废弛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禁止。

诗词典故中的伦理文化

6、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孝经·三才》

《孝经》是儒家十三经之一,相传是孔子和其弟子所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所谓孝,就是上天的规范,大地的准则,人的最根本的品行,是正确而不可改变的道理,民众以此为法则。正所谓“人之行,莫大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孝在传统伦理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自明。

诗词典故中的伦理文化

7、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牧民》

诗词典故中的伦理文化(2)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