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新闻:诗词典故中的伦理文化(3)

发布时间:2019-10-30 09:17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诗词典故中的伦理文化(3)由成都新闻网采编:《管子》相传为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管仲所作。《管子》上说,礼义廉耻是一个国家的根本道德伦理,如果礼义廉耻不能得到推行,国家就会有动乱、灭...

《管子》相传为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管仲所作。《管子》上说,礼义廉耻是一个国家的根本道德伦理,如果礼义廉耻不能得到推行,国家就会有动乱、灭亡的危险。后人将“四维”加上“孝悌忠信”,四维变成了“八维”,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就是中华文化的DNA。

诗词典故中的伦理文化

8、礼也者,理也。——《礼记·仲尼燕居》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这句话的意思是,礼就是合于道德理性的规定。对于个人修身而言,“礼,身之干也”,礼,就像一棵树的树干一样,“不学礼无以立”。对于治国而言,“礼,政之舆”,如果一个好的政治理念要在国家推行,就要靠礼。

诗词典故中的伦理文化

9、夫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董仲舒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是儒学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提出了“五常”的观念,即仁、义、礼、智、信。“五常”极大地丰富了人伦关系的道德内涵,将人伦的自然性加以社会化和道德化,成为中华文化深厚的根基。

诗词典故中的伦理文化(3)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