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府分前后两进宅院,各有十楹,又有东西两厢配房,外加门楼偏厦,甚是宏阔。王尔烈看到这样的深宅大院,感到自家住也太浪费了,心想我居官多年,也未给家乡争得多少福份。如今我回来了,应当给老家后代留下一点接续,最好的接续就是办个义学,希望家乡士子也能像自己一样读上好书。于是他将御赐翰林府的前院十间正厅及两厢配房改作了义学馆。自己家人只住后院。
王尔烈书房一隅
王尔烈在临终前给后代子孙留下了这样的训诫:
耕田为本,读书为尚。
居官莫狂,为民莫惘。
本事吃粮,筋力求裳。
豆腐家长,不可奸商。
要求后人,无论耕田、读书、居官、为民,都不能气馁,也不能张狂,要凭本事吃饭,靠筋力所得,不可巧取豪夺,毋占他人便宜。处事者以亏己为尚,交友者以憨重为先,教子者以严厉为本,度日者以勤俭为宗。时至今日,这些名言仍在关东土地上广为传颂
●王尔烈家训摘编
传忠厚
耕田为本,读书为尚。
居官莫狂,为民莫惘。
本事吃粮,筋力求裳。
豆腐家长①,不可奸商。
——王尔烈临终训诫
【注释】
①豆腐家长:王尔烈先辈以卖豆腐起家,一直本分经营。此处王尔烈意指让后世子孙保持和弘扬先辈忠厚朴实的优良家风。
【译文】
以耕作田地为根本,崇尚读书学习。居官也好,为民也好,都莫气馁,亦莫张狂。要凭本事吃饭,靠筋力所得。要保持先辈忠厚朴实的优良家风,切不可巧取豪夺,毋占他人便宜。
豆腐豆福,祖豆千秋必有一代鸿福;
农家农稼,宗农百世果成万顷丰稼。
——王尔烈家传楹联
豆豆满仓,毋忘先宗先祖豆腐基业;
稼稼盈田,常怀后人后世稼穑风范。
——王尔烈家传楹联
勤学问
胡氏家训家规,是胡氏家族的精神指引,是对祖先儒墨情怀的铭记。它融合了儒家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胡则为官四十余年,一生为官清廉,心系百姓,被尊称为“胡公”。毛泽东同志曾评价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摘要:“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曾氏后人谨守家训,传承家风,贤才辈出。曾国藩治家教子的理念与实践,更是被社会大众所推崇和效仿,成为中国传统家教的范本。 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年),...
摘要:走进位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200多年的历史沧桑、岁月风云扑面而来。乔家祖上传下了六条家规:不准纳妾、不准赌博、不准嫖娼、不准吸毒、不准虐仆、不准酗酒,共24字,简明不简单,浅...
摘要:高邮王氏家族是传统的书香门第,数代为官,十分重视“立品节操”,虽没有系统的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那样的家训名篇,但在他们的著作和书信中却处处包含着修身、为官、治...
三苏 三苏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三苏皆为北宋...
摘要:张英一生廉俭礼让,“终生让路,不失尺寸”,德行操守为世楷模。有关他“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仍传颂乡里,为人感佩。 桐城张氏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学圃,晚年更号圃翁,清代...
摘要:汪山土库程氏家族原居安徽歙县,明正德年间迁居大汪山,至清乾嘉时期,家族始盛。清道光年间更是出现了程矞采、程焕采、程楙采三兄弟同朝为官的盛况,分别官至湖广总督、江苏巡抚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