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新闻: 种下风景 卖出创意 看传统花木之乡如何实现园区变景区(3)

发布时间:2018-02-28 21:08   来源: 成都新闻网  Tag:
新闻导读: 种下风景 卖出创意 看传统花木之乡如何实现园区变景区(3)由成都新闻网采编:如今,天星村有了一个新名字植物编艺公园。公园就是天星村核心区的217亩编艺花木园。我们动员村民把产品展出来、亮出来,连成线,连成片,形成景区...

如今,天星村有了一个新名字——植物编艺公园。公园就是天星村核心区的217亩编艺花木园。“我们动员村民把产品展出来、亮出来,连成线,连成片,形成景区基础。”黄乙峰说,公园里的编材也是多种多样,有紫薇、女贞、桂花、杜鹃、海棠等,造型也是多达100多种。

“经过三年时间沉淀,编艺公园的游客迎来了井喷。”黄乙峰说,2017年编艺公园日均游客接待量达150人次,紫薇花盛开的7-9月,日均接待人数1200人以上,同比增长275%。并带动周边群众增收3000元以上,带动全镇上半年实现花木销售、观光旅游收入550万元,同比增长11%。

沿着游园步道穿行其间,可以看到工艺字、十二生肖、中国结、亭子、花瓶、遮阳伞、动物等各种造型的编艺花木,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葱茏间。5户编艺大师的家被打造为大师小院,这些院子分散在公园各处,开设精品接待项目,提供茶艺、咖啡、农家体验等服务。

“目前,景区还属于比较粗放的状态,很多都是一日游。”黄乙峰说,下一步,村上打算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一三产业更加深度的融合。

天星村还与邻近的天源村、团结桥、复兴社区联动,规划打造占地12000余亩的植物编艺公园,预计3到5年后,核心区将被扩大到3500亩。同时将一改花木种植各自为政的现状,实现情景化种植,提升观赏游玩性。

种下风景 卖出创意 看传统花木之乡如何实现园区变景区(3)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