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魏聪让社员在各自挑选的一块地里种大蒜和川芎,谁种谁收。一年下来,全队社员不仅完成了粮油任务,还靠种植经济作物增加了一大笔收入。那年,魏聪自家种的大蒜就卖了5000多元,川芎也由原来的亩产100多斤猛增至500多斤,一亩二分地的川芎就卖了1000多元。两项收入达7000多元,初战告捷。 4队实行包产到户并获得大丰收的消息,很快就在全社传开,他们纷纷要求搞包产到户。
这下子,太和村的经验是捂不住了。时任县委书记黄义元听到风声后,骑自行车下来了解情况。起初魏聪还支支吾吾,说只是包产到组,后来看到黄元义的真诚,就麻起胆子说出了事情真相。当年10月,黄义元先在太和村现场召开常委会会议,让魏聪等人介绍经验。然而,包产到户实在太惊世骇俗,绝大部分人表示坚决反对。剩下的也都表示中立。无奈,黄义元只好搞一个折中的办法,先搞包产到组,这样,常委会会议才勉强通过。在接下来召开的全县村支部书记大会,介绍了太和村的经验,全面推广包产到组,在有条件的乡和大队直接推行包产到户。当时新民乡的干部群众接受包产到户的做法比较快,包产到户比较顺利地在新民乡推广,这引起了较为保守的彭县的恐慌。于是出现了隔着清白江河对面彭县组织人用高音喇叭朝新都这边喊话“我们彭县只搞包产到组,不搞包产到户”。时任新民乡党委书记嘉禾坤向黄义元报告此事,黄不以为意,笑着说:“不管他们,我们搞我们的”。新民的老百姓见干部如此坚决,自然也坚持下来;但是即便这样,主张包产到户的人明里暗中也受到不少打击。除了有人到地委告状外,一些干部还写了讽刺的打油诗“大包干,最简单,直来直去不绕弯,新都要一步登上天”。然而,黄义元、魏聪等人是坚决不悔了,继续干。
三中全会召开后,新都推行包干的步子更大了,到1979年底,70%的村都推行了包产到户,新都成为温江地区推行包产到户最快的县。
包产到户:太和村开启新都改革先声
11月24日,成都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隆重召开。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范锐平出席大会并讲话,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
打开新都改革开放40年的记忆空间,民营经济的发展始终是全区改革开放大潮中,奔腾在最前列的浪花之一。 改革开...
11月20日,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自强参观我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摄影展。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麻渝生一...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传承中华传统诗词文化,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0月25日,由区委组织部...
故事四 改革初期 新都的黄金时代 黄义元作讲话发言 1978年,在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时任新都县委书记的黄义元...
讲堂时代 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10月12日,我区在黄桷树广场举行改革时代讲堂,邀请改革实践者为大家分享带领团...
80年代新都县自行车展销门市 香城宝地,古韵悠悠。 打开新都改革开放40年的记忆空间,民营经济的发展始终是全区...
为提升会员政治素质和党建水平,9月18日--20日,区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组织协会会员到广安市委党校进行了为期3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