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村小负责人商量减免孩子的学费,把自己用过的教科书给他以少交书本费。他种孩子家的地,把粮食给兄弟俩,他出车祸后,妻子仍坚持种了两年。
那名坚强的孩子念到了高职,如今在成都的富士康工作。他每次回家都会探望余国安,在余表示想学习电脑时,为他寄来了书籍,余也因此学会了电脑。
他对班上孩子的情况了如指掌,总是主动为未听懂的学生补课,不收一分钱,“恨不得把懂的知识全都教给他们。”
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上了央视,很多人通过他的讲述,知道了孩子们的艰辛,慷慨解囊。
他的班级中,10人获得了从小学到大学的生活费资助;4人获得合计900元的零星资助;两名学生获得了3000元的资助。全校学生获得了央视、浙江天丽尔服饰、广东林氏木业、深圳狮子会、彭水暖风会等的关注和支持……
他所教班级成绩一直位居全县乡村小学前列,有近20名学生后来考入大学。他关于做人的教导让孩子们受惠更多,在普遍“缺少见识”的偏僻乡村,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人生的引路人。
他赢得了家长的信任。
万家山村小的教室外就是农地,凛凛寒风中,干枯的玉米秆簌簌抖动,但老乡们从不在课间耕种,而会等到周末,“宁愿少收粮食,也不泼粪,别臭了老师和孩子。”
余国安获得了第三届“马云乡村教师奖”,42岁的他第一次乘坐飞机去三亚领奖,记者为他讲解如何办理登机时,这个汉子突然定住了,远远地看着不断升降的飞机,眼噙热泪地喃喃自语:“要是孩子们也能坐上飞机,那该多好啊!”
生日在1月的他,参加了乡村教师们的集体生日会。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吃生日蛋糕,第一次看到大海。